日前,记者从芗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截至12月,芗城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2.97亿元,同比增长48.98%,工业制造业投资77.4亿元,同比增长77.82%,增速均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
在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企业面临出口压力下的求变。芗城区企业出口外贸业务占比过半,近年来,这些企业为了增加出口,用技术改造与创新蹚出一条乘风破浪之路。
技术创新 绿色赋能
在漳州众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生产的空气净化器成品将运往欧美、日韩等国家。如今,该企业已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制造、供应基地。
而在两三年前,众环科技的产品出口受阻。在艰难时期,企业反而加大力度研发,生产出了具有紫外线杀毒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受到市场认可。新产品刚刚投入量产,就接到30多万台订单。
“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占据领先地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众环科技总经理赵超强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同时,众环科技更是在绿色生产上下功夫。为了响应绿色工业号召,企业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划》等文件。今年,众环科技成为漳州市首家通过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认定的企业。
“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特点,我们对企业提出了申报绿色供应链企业的建议,并帮助企业完善各方面条件,最终达成认定。”芗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资源综合利用股负责人陈伟斌告诉记者,获得认定后,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政策上的补助,为企业发展生产带来助力。
深耕技术 开辟赛道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对于宸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卢镇州来说,在触摸屏的细分赛道上深耕挺进,是企业的坚持。
位于芗城区金峰开发区的宸为电子生产车间内,几套崭新的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投入生产。
“有了这个大体积的恒温恒湿试验箱,可对更大尺寸的屏幕进行试验,给我们开辟了新的市场赛道。”卢镇州说,虽然今年出口形势下行,但企业仍然加大设备和技改的投入,已新增一条7至15.6寸的全贴合自动线,提升了30%生产效率。通过一系列的设备投入,企业延展了AI零售设备、金融智慧柜机等产品的市场,为企业开辟新的赛道。
“如今,智慧屏幕已经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抢占市场,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深耕行业,专注细分赛道。”卢镇州说,企业的出口订单占总数的30%,在未来,企业有信心能够在智慧屏领域继续开拓,以科技开辟更多可能。
截至目前,宸为电子已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通过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在细分市场上站稳脚跟。
“芗城区持续加大对技术性企业的资金、政策帮扶,今年,区工信局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8691.51万元,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区工信局投资规划股股长吴银萍告诉记者。
品牌塑造 激发动能
日前,漳州市东方科技集团智能测试仪表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誉称号。
近年来,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荣誉落户芗城企业,为企业的品牌打造增添含金量,也成为企业激活自身动能的催化剂。
“有了官方认定的‘招牌’,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漳州市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志刚说,近几年,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漳州市工业龙头企业,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我们持续关注辖区内企业的发展,了解他们的诉求,摸清企业的优势与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推动企业‘小升规’,助力企业品牌化打造。”区工信局科技服务股负责人沈淡生说,十几年间,他们高兴地看到一批又一批芗城企业从初创走向规模化。
为推动区域实体经济发展,芗城区工信局着力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快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全区现有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以稳工业运行为目标,鼓励企业技改投资,并落实各项奖励资金,让企业通过技改创新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破解出口受限带来的困局。”芗城区工信局局长欧阳思嘉告诉记者,区工信局将继续推进落实多部门协同工作,努力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人才、资金等难点问题,助力企业“强筋健骨”,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