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漳州的街头或乡村,随处可见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景观小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和社区;普通市民随手捡起垃圾、扶老人过马路……文明总能与你不期而遇。
漳州,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漳州持续发扬时代楷模“漳州110”精神,将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凝心聚力、守正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美新漳州持续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双员走进社区
位于芗城区东门社区的天福园小区是漳州传统文化街。长期以来,小区业主家园自治意识不强,物业监管不到位,社区内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停车无序,基础设施常年失修失管,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日前,漳州城管以“双员进社区”为契机,联合属地社区、漳州古玩同业商会对小区内商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引导,同时指导社区、物业企业重新规划市场区域,设置出100多个摊位,并配有遮阳设施,为重建传统文化一条街营造了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9月4日,新规划建成的传统文化一条街开市,环境干净整洁,恢复了以往的热闹景象。
“双员进社区”是5月漳州市创新推出的“城管队员+采集员进社区”工作模式。全市已有558名城管队员全覆盖进驻290个社区,极力解决小区内涉及城管工作职责的事项,持续用心、用力、用情打通城市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榜样引领风气
日前,一则《谢谢你,勇敢的少年》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脱离大人视线,独自跑到马路上。危急时刻,一名少年跳下电动车冲向孩子,将孩子抱回安全地带,交给了孩子的家长。
视频中的这名少年正是漳浦一中高一学生王锦锋。“9月6日,我刚好晚自习回到自家店门口,看到一名幼童独自走到马路上,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王锦锋说,金浦大道后楼池路段是国道324线进入漳浦县城的主干道,车流量非常大,就在他抱起幼童的那一刻,一辆摩托车疾驰而过,这让随之赶来的幼童家长惊出一身冷汗。
在漳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像这样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7月3日,在东山县南门湾海域,一名4岁女童在海边玩耍时,忽然被大浪卷进海里。危急时刻,多位市民义无反顾冲进海里,展开一场惊险曲折的接力营救,成功挽救落水女童的生命。
“城市文明离不开榜样的引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的教材。”漳州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2009年开始,漳州启动市级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组织开展了七届。目前,漳州共有全国道德模范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15名,漳州市道德模范113名。
推动乡风文明
“我用100个积分兑换了洗衣液、纸巾等日用品,村里面开展这个积分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肯定。”近日,在长泰区枋洋镇赤岭村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前,村民黄巧燕用积攒的积分兑换了心仪的商品。
黄巧燕的婆婆在一次外出干活时遭遇车祸,不幸成为植物人,常年在外务工的丈夫无法照看,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在她的身上,给婆婆喂饭、擦洗、按摩早已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枋洋镇开展文明积分制活动,让她的每一分付出都有迹可循,积分表上不断增长的数字也助她成为赤岭村孝老爱亲的模范户。
同时,枋洋镇“乡风文明积分制”在上洋村全面铺开。通过积分制的推动,全村共拆除违章搭盖22处,清理杂物30车,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悉,去年来,漳州在加强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础上,推动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建设和第五批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拓展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等6个省级以上文明村成为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提升第五批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并成立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实现市、县、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一体贯通。
如今,在漳州大地上,精神文明之花正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