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文化人如何“化”?

刘 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根”与“源”。地方高校则是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依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在二者的双向奔赴中达致双赢,实现以文化人的育才目标?记者日前在武夷学院采访,其中一些探索或有启示。

“浅析朱子文化融入幼儿养成教育”“朱子文化景区的文化展示指标构建研究”……今年武夷学院组织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寒假主题社会实践,形成38篇论文、47项调研报告、29个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

武夷学院选择朱子文化作为重点,探索地方高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其来有自。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为地方高校依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朱熹在武夷山琴书五十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闽北历史文化保护和研究,大力推进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这是武夷学院发展的特色所在、根脉所在。”武夷学院党委书记庄祥生表示。

走进武夷学院,朱子文化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诸多方面。从同文楼、天心湖、瑞璋公寓等校园建筑景观以朱子理学思想精华命名,到以张贴朱子语录、设置朱子文化活动宣传栏等形式将朱子文化具象化;从启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开设一系列朱子相关课程,再到组织海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宋明理学研究;从每年学院都为入学新生举办敬师礼、举办校园朱子文化节,到与南平市民俗学会共同申报“朱子拜师礼”获批省级非遗,“崇理”“讲理”“道在武夷”蔚然成风。

另一方面,近年来武夷学院学生选择朱子文化作为毕业论文题材的数量越来越多,广电专业以朱子文化、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微电影作品也越来越多,英语系师生推动朱子文化国际传播……正如武夷学院朱子研究中心主任张品端所言,朱子文化不再停留在冰冷的文字上,而是进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带着温度在传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地方高校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武夷学院院长吴承祯表示。从武夷学院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拓展开来,对于地方高校如何依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具有启示——

地方高校要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地方高校要将办学历程与地方文化特色有机结合,积极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文化建设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此,不妨通过参与地方文化抢救性保护、建立地方文化研究机构等,实现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

地方高校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让文化富矿产出更多成果,实现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形象地说,就是地方高校要接地气,当地有什么样的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学校的专业设置就要相应配套,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