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有福之船 扬帆千载

□刘益清

在世界数千年航海史上,来自福建制造的福船,驰骋浩瀚海洋,以爱拼善赢的气势,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凭风借力,风行大海。驶向五大洲的福船,从福建七千里岸线出发,抵达200多个海丝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惊艳了千年时光。

今天,在泉州后渚,在泉港峰尾,在宁德漳湾,在九龙江口,曾经制造福船的船坞,依然留下鲜明痕迹,时光和潮水,从来不曾抹尽其踪。

一艘船就是一个世界,一艘船就有一个故事。在巨型集装箱货轮、大吨位舰船主导海洋的时代,福船犹静静泊在梦的港湾,让我们遥想福建历史的荣光。

史上最牛的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福船是骄傲的旗舰,是压轴的护卫舰,是杀敌应变的驱逐舰。郑和七下西洋,要么从福建启航,要么在福建开洋,或行香祭拜妈祖,或整训船员,修造船只,皆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

郑和下西洋充当领航的宝船,大多来自闽地,大约44丈长、18丈宽。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这些船上专业人员,大多是王景弘从家乡福建招募的。

福船工艺精良,最有名的一种叫水密隔舱技艺,即将船舱隔成大大小小的舱位,航行时哪个舱触礁漏水,只要堵住这个舱,其他舱仍不受影响,仍很安全。单就这点,闽人造船的智慧,就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凭着精湛的传统工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人之巧,堪称巧夺天工。福州脱胎漆器、莆田木雕、惠安石雕、德化瓷雕、鲤城锡雕、永春漆篮……一大批福建传统民间工艺技术,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如今仍是惊艳世人的“绝活”,被列入国家或地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非遗项目,更要呵护关心非遗传承人,让优秀非遗活态传承于当下、造福于人类。

福船曾经驰骋五洲,福船制造技艺曾令世人惊叹,在大型动力船舶、集装箱轮替代木帆船的现代,福船的帆影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闽人制作福船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福建作为造船大省,在全球化浪潮仍将浩荡的时代,应继续弘扬传承制造福船那样的工匠精神,精研现代造船技术,大力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让新时代的“福船”,技高一筹,行稳致远,继续乘风破浪于五大洲四大洋的浩瀚波涛上。同时,要让新时代的福建海洋装备产业,以及海洋交通、旅游、养殖、远洋捕捞、贸易、文物等涉海产业,进一步弘扬光大,造福八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福建的智慧和力量。

风行天下,潮叩海岸。传承千载的福船,曾经带我们的先人角逐海洋,走向世界,创造了海丝辉煌。今天,踏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潮声,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有优势,逐梦更远的远方,绘出更美好蓝图。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