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南靖土楼:要保下来更要活起来

本报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李小琴

游客在南靖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拍照留念。(资料图片)

各地机车爱好者、户外爱好者相约,共同骑游南靖土楼景区。陈曙光 摄

闽南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简良发为游客演唱闽南山歌。 (资料图片)

土楼里的舞龙舞狮民俗表演许保全 摄

观福楼、品福茶、喝福酒、吃福粿,感受浓浓的“福”文化。暑假期间,在南靖土楼景区,流连忘返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15周年。15年来,南靖县高度重视世遗土楼的保护传承活化工作,激活土楼资源,让土楼更加流光溢彩。

精心守护世遗的“根”

南靖境内拥有土楼1.5万多座,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而闻名于世,堪称“土楼王国”。其中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共20座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遗土楼年代久远,历经风霜,有些土楼的墙体酥碱风化、屋顶瓦片破损、墙壁裂缝,亟待修缮。”南靖县土楼管委会主任杨志鹏说,南靖编制《福建土楼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河坑土楼群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等,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分批次对20座世遗土楼进行整体修缮。目前,和贵楼、怀远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春贵楼已完成修缮。下阶段计划修缮朝水楼、永贵楼和文昌楼。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绍森认为,世遗土楼的保护要注重整体性,不仅仅要保护土楼本身,还要保护土楼赖以依存的环境,包括土楼周边的古井、古树、道路、森林等。同时也要保持土楼楼民生活的可持续性。

土楼建筑木构件多,有大量的木雕装饰,消防安全是土楼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刘益丰一家是裕昌楼楼民。从他记事起,生火做饭的老灶台就砌在屋里,但习以为常的烧柴做饭却成了他的顾虑:“明火做饭不仅危险,而且会把墙壁熏黑,不利于土楼建筑保护。”为此,申遗成功后,南靖陆续对土楼进行内外部线路表箱改造、厨房电器化改造和电缆入地等,不仅提升景区颜值,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绿色安全。

“我们坚持堵疏结合,要求楼民统一用电进行生活和照明,同时给予电价优惠。”杨志鹏说。

土楼楼民拥有现代化“绿色厨房”只是南靖土楼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15年来,南靖先后累计投入26亿多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景区的综合环境更加美丽、交通路网更加完善、配套产业更加健全,土楼楼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活化利用土楼资源

见证土楼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的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汉民一直在思考:列入世遗的土楼得到了保护,未列入世遗的土楼却面临倒塌的危险,怎么办?

例如始建于1930年的翠美楼被称为“小东歪西斜楼”,历经近百年风霜,已有破损,目前楼内仍有楼民居住。由于土楼现有功能满足不了现代生活需求,楼民在内庭私搭占用公共空间,不仅影响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们选取翠美楼、进士楼、火烧楼三座土楼进行活化利用,希望为现有非世遗土楼提供示范样板。”黄汉民说,目前三座楼内的临时构筑物已全部拆除,他们将顺应土楼原有设计逻辑,扩大厨房等功能空间,提升楼民居住舒适度。同时,盘活原有的闲置空间和公共空间,结合楼民需求,引入茶歇、图书阅览、非遗展示等休闲业态,在改善楼民居住环境、服务旅游的同时,也能增加楼民的收入。

事实上,南靖非世遗土楼的活化利用已有不少成功范例,位于书洋镇田中村的田中赋土楼群就是其一。

田中村原本是个贫困村,有着400多户村民,以及数十座残破不堪的土楼。2014年,福建乌托邦置业有限公司带着“田中赋土楼群”项目走进田中村,租下7座土楼。

据福建乌托邦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凡介绍,田中赋土楼群的开发最大限度保留了土楼的历史风貌,专门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夯筑老工匠对土楼进行修缮;同时,民俗博物馆、惠安影雕、福州软木画、漳浦剪纸和漳州木版年画以及福建“八闽工匠”摄影作品展等展馆展览先后入驻土楼,成为景区“引流”的重要因素。

如今,田中赋土楼群已成为土楼文化的展示平台,年可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带动当地86户群众就业,各色民宿、餐饮遍地开花。2022年底,田中赋土楼群还摘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招牌。

“福”文化擦亮世遗名片

7月6日上午,200多名机车爱好者、户外爱好者相约,共同骑游南靖土楼景区。他们从田螺坑景区旧山门前出发,途经“楼、兰、茶、窑、竹”五福打卡点,最后到达终点站怀远楼。

“我们以福建土楼(南靖)申遗成功15周年为契机,举办‘来福建·看土楼,五福南靖任你游’主题系列活动,游客在领略土楼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福’文化。”南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张海涛说,南靖县委县政府把“福”文化与土楼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福建土楼 五福南靖”品牌IP,通过设计“福”文化路线,打造“福”文化文创产品,创新“福”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绍森看来,“福”文化源自中国民俗文化,是人们积极进取,追求幸福生活、心灵安宁、家庭和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在南靖土楼景区内,拥有很多以“福”字命名的土楼,如福谦楼、福星楼、和福楼、福昌楼、福兴楼等。它们依山傍水,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先民的安全福地,土楼内部空间符合中国传统秩序,土楼楼民和睦共处,相互帮忙,这些都是“福”文化的体现。

眼下,南靖还将“福”文化与土楼茶、兰花、东溪窑、竹产业等南靖特色资源深度融合,赋能农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海拔650米的印象土楼丹桂大观园里,游客们解锁了另一种欣赏云水谣风景的云端视角:土楼散落在青山绿水间,诗意如画的云水谣古镇尽收眼底,游客们吹着舒畅的山风,品尝着醇厚的五福茶,在“桂人有福”的大茶壶前拍照留念,畅享纯美的大自然风光。

“印象土楼丹桂大观园占地800亩,我们对其进行提升改造,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南靖县印象土楼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红英说,大观园依附八卦墩原来的地貌形态,种植50多个品种的茶树,孕育出七彩茶田。2022年底,他们结合“福”文化,推出五福茶。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大观园内打造百“福”文化墙,展示不同字体的“福”字。

张海涛表示,南靖将持续加强土楼“福”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切实以“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领带动南靖文旅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