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家公园 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国家公园  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张辉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于今日在青海西宁举办,本届论坛以“国家公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中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类,其中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

自1956年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地——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我国已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万多个。它们是生态建设的中流砥柱与绿色担当。但保护地空间破碎化、边界不清、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整合现有保护地,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被提上日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列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此后,我国陆续开展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12个省份。试点期间,各地在创新管理体制、严格生态保护、促进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为例,整合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光倒刺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实现生态资源管理体制由分散、多头、低效向统一、垂直、高效管理转变,管理职责由模糊不清、交叉重叠向权责清晰、协同配合转变。

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成效显著。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已累计正式发表并发布武夷林蛙、武夷山对叶兰等22个新物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林草覆盖率超过74%,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7万余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眼下,我国正谋划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去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引发关注。方案在全国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管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其中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可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与此同时,《国家公园法》已列入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为反映各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生动实践、亮点工作,福建日报与青海日报、四川日报、吉林日报、海南日报联动推出专题报道。(本报记者 张辉)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