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篇

记者手记

让各类创新主体“双向奔赴”

□李珂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如何将一批批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样品”,有效转化为国民经济主战场上的“产品”,成为一大难题。

从全国首套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到全国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示范站、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成立短短一年半时间,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出一个个重磅产品,丰富和拓展了“氨-氢”能源应用场景和边界,其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如此快速,引人瞩目。

福大紫金氢能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福州大学与紫金集团、北京三聚环保通过长期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构建了互信合作关系,推动了项目成功转化。而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推动了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和全国一样,我省还有不少高校院所也存在科技成果落地难问题,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参与度不高,存在典型的“三不现象”,即不愿转、不敢转、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等堵点难点。

去年2月,省政府印发《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11家单位以创新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奖励等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福州大学突出增加知识价值导向,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提高了科研人员转化收益,无疑将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我省正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通过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双向奔赴”,大胆探索,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克服单件专利价值较低的问题,此次研发团队将多件具有技术关联性的专利打包,形成“专利组合”,发挥了1+1>2的效果。一个能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利包的成交价格,远远超过一两件核心专利,也更利于成果转化产业化。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