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林学坚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切实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勇担文化强国建设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高校要立足于为党育人的职责定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学习、研究、阐释,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

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有力支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贯原则。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境界,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给予青年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指引与有效路径,进一步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深根厚植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让青年学子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之树根深叶茂。

从现实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实践需要。“两个结合”是我们党立足于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实际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激活中华文明,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文化根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将给予青年人去伪存真、永葆初心的武器,让他们在勇担时代重任、发扬斗争精神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奋斗激情,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将青春奋斗融入文化强国建设事业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新时代青年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综合创新。

一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中坚定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新时代青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新时代青年要深刻理解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立场、思想方法、社会理想等方面的契合点,切实反对与破除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狭隘的文化发展倾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创造性凝结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增强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二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中激扬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凝练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提炼出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同时也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广大青年要担当起文化创新性转化的重任,在时代召唤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力。

三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贡献智慧。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青年要善“闯”、勇“试”、敢“冒”,要“向内求”“向己求”,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求内在规律,以发展战略眼光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等,赋予并拓展新的内涵和实践形式;在深化对“和合”“仁爱”“民本”“义利”的认识中,升华实践世界观、交往观、发展观、文明观和生态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断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