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海军摇篮将星闪耀

□刘益清

闽海泱泱,波澜壮阔。

潮涨潮落,涛声拍岸。

7000多里海岸线,枕山面海、雄视西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使福建人天生具有向海看世界的眼光,血脉里激荡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面海而兴、向海图强的福建人,依靠海的恩赐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也怀着深沉的历史使命,爱护海,保护海,用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海洋领土。

15世纪后,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世界政治经济发生极大变化,西方力量持续上升,欧洲列强对后近代化国家的殖民掠夺,令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面临诸多压力。在中国东南沿海,这种压力尤为明显,民众的抗争,也不同寻常。

回望明清以降,乃至近现代史,每一次在海上抗敌御侮的将士,都有闽人的身影。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长期转战在浙江、福建、广东抗倭一线的民族英雄俞大猷,福建泉州洛江人。他先后出任浙江总兵、福建总兵、广东总兵、南赣总兵,一生身经百战,和戚继光、谭纶等紧密配合,直至基本肃清倭患,为大明的安全稳定作出伟大贡献。俞大猷忠国爱民,文武全才,擅长战略上把握克敌制胜的节点,赢得战争主动权,但俞大猷经常在打胜仗后,不是被提拔升迁,而是屡屡遭贬,虽如此,他心胸坦荡,不计得失,每逢朝廷有急难险重的战事需要,他都临危受命,且总能不辱使命,为国为民屡建奇功。他撰写的《剑经》,被誉为真正保留了少林棍术精华的武林奇书,此书回馈少林祖庭,使一度失传的少林棍术弘扬并流传于世。

明末,荷兰殖民者窃居宝岛台湾。1661年,福建南安人郑成功挥师东渡,率数万八闽子弟,从荷夷手里收回台湾,为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作出历史性贡献。

1683年,在安溪人李光地力荐下,康熙皇帝起用晋江人施琅,平定台湾,使两岸重归一统。据史载,施琅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恭陈中国台湾弃留疏》,力主留台卫台,对康熙皇帝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皇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进行有效管理,并常态化屯兵戍守。施琅戍守台湾后,大规模招募福建沿海居民入台开发,对台湾步入近代化,居功至伟。

继施琅之后,出生于福建屏南小梨洋的甘国宝,于18世纪中叶(乾隆年间)曾两度出任台湾总兵,并擢升福建水师提督,为守卫东南屏障,开发台湾,作出卓越贡献。

近代后,福建水师(海军)将士,为捍卫万里海疆,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可歌可泣。

鸦片战争中,守卫吴淞口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福建同安丙洲人。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在吴淞口保卫战中,67岁的陈化成身先士卒,和英军正面交战,身上受伤7处,仍坚守阵地,拔出佩刀,率领卫队与英军展开肉搏。他临死前对官兵说的最后一句话“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尽锐出战,管带陈英、叶琛、许寿山、林森林,督带吕翰、高腾云等人,率领各舰艇的官兵,与侵略者拼死抵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11艘战舰沉于马江,海军将士伤亡796人,打捞烈士遗体400多具,鲜血染红的江面上,谱写了一页英勇不屈的史诗。

甲午海战,大部分管带(舰长)级将领来自福建。其中殉难的管带,除了邓世昌(广东人),余皆出自闽籍。

1894年9月17日,鸭绿江口两军对垒,甲午黄海大战一触即发。战斗从中午打到傍晚,战况之惨烈,举世震惊。14时20分,“超勇”舰沉没,管带黄建勋坠水,北洋水师鱼雷艇抛长绳相救,他不愿偷生而沉于海;“扬威”舰搁浅,管带林履中登台一望,见败局已定,愤然蹈海,随波而没;“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坚持到了战斗的最后一刻,突中敌弹,脑裂阵亡;而“致远”舰试图撞沉敌舰“吉野”未果,落海的管带邓世昌拒不受援,与舰同沉……

在刘公岛保卫战期间,“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因船舰不慎触礁,极度自责后自杀;“镇远”舰继任管带杨用霖严词拒绝投降建议后,口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手枪自戕;“定远”舰被炸毁后,管带刘步蟾在极度悲愤中自杀。

刘步蟾、林履中、林永升、林泰曾、黄建勋、杨用霖这6名殉国英雄,全是福州人,他们和另一位殉难者邓世昌(广东人),皆出自马尾船政学堂,其他参战者,萨镇冰、叶祖珪、黄钟瑛、李鼎新、刘冠雄等大批将士,也来自福建……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像星辰照耀中国的天空,令后人世代敬仰。甲午海战,最能体现福建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血性、气节。历史学者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不无感慨地说:“空前绝后的鸭绿江口黄海大战,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军舰长驱而入长江口,在顽强的江阴保卫战中,海军司令、福州人陈绍宽,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指挥中国舰队在江阴防线拦阻、狙击日军,为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梳理历史,我们发现,八闽走出的海军将领,不仅能力、武艺超群,而且英勇顽强,决不贪生怕死,表现出典型的英雄主义精神。那批出身马尾的北洋水师将领,之所以在海战中不畏生死、忠勇杀敌,与马尾船政学堂德才并重的教育方针直接相关。马尾船政学堂在培养学生驾驶、作战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爱国、忠勇、清廉的精神品格。这个学堂的创办者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他以身作则,一生清廉,不羡富贵,勇于任事,死时“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堪称楷模。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生、清朝海军编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一代名将萨镇冰,为人端正,一生爱国爱乡,被现代女作家冰心誉为具有清廉高峻人格的将军。正是由于在学堂中涵养出的爱国、忠勇的情怀和清正廉洁的品格,在甲午海战中,出身马尾的海军将领才能够在危难之际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奋勇杀敌,在生死关头选择慷慨赴死。

大浪如歌。从闽海岸边走出来的海军将士,代代传承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在保卫国家保卫家乡的斗争中,无私无畏,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紧紧扎在一起、连在一起。他们的英名,像耀眼的星光,永远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滔滔江海,浪花间飞溅无数的英雄血。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新时代,但决不应忘记历史,不应忘记屈辱的战争和丧权的所谓条约,更要牢牢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铭记推动历史前进的一代代先行者,并努力为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付出我们的努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