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

身边的大学 多彩的课堂

□本报记者 储白珊 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小春

宁德开放大学老师给时代智匠学院学生讲解上课注意事项。

福建开放大学书法学历班的学生在上课。

一群老年学员在福建开放大学上中国舞蹈课。

在福建开放大学左海校区,文经学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上茶艺课。

开放大学在古田会议会址开展开放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成人学生干部“学党史、颂党恩”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储白珊 摄)

你与大学的距离有多远?

泉州退休市民陈金爱的答案是800米——每周三下午,她从住所步行去泉州开放大学声乐班学唱歌,“三年了,风雨无阻,因为这样的学习让我很快乐”。

百胜餐饮(福州)有限公司员工童立峰的答案是45秒钟——每晚下班后,他会打开电脑进入福建开放大学的学习界面,或听直播或看回放,学习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这两年半,我要好好投资自己,加速实现人生规划。”

“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从1979年1月福建省政府设立的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到如今更名后的福建开放大学,根植八闽大地、服务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始终如一。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转型中的福建开放大学正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带给你我。

成人大学生的思政课

同样是“开学第一课”,福建开放大学的上法,与别的院校还真不一样:别的院校学生集中在礼堂或教室,开放大学的学生遍布全省68个市县的不同教学点;别的院校听课学生上千人已达极限,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云端”讲思政课,线上与线下联动,“万生同堂”。

“我们也曾困惑于成人大学生要不要上思政课?谁来上?怎么上?”福建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张以华说。

答案是不仅要上,还要创新思政工作模式,围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目标,着眼“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两个结合,建立“教师、学生骨干、班主任”三支队伍,落实“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三项任务,抓住“统一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课、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五个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2019年12月,在全省办学体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12335”成人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被正式提出。学校改造传统的授课流程,在每门课程中开设4次直播导学,以专题化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体系、重点章节和学习方法,解决了成人学习存在的工学矛盾、线上学习自觉性差、碎片化自主学习有缺陷等问题,帮助学生系统性把握课程理论。

成人的思政课如何上得入心入脑?学校利用全省办学体系的优势力量,挖掘福建本地的地域思政教育元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在福州、宁德和厦门的孕育与实践故事融入思政课程,借助音视频多媒体编辑技术,将宏大的理论向身边微小的日常微观叙事转换,以教师讲解+专家分析+现场展示+学生心得分享等方式演绎思政理论教学,为开放大学单一规整的网络思政大课堂和学习空间接上了地气。

云上学习的效果如何检验?学校将学生参加直播学习的情况列入课程“学习行为表现”考核范围,再通过打卡签到、交流互动等方式,从制度上保证教学过程得到落实。同时,学校结合时政量身定做线下专家讲座、会议精神宣讲,让学生们通过乡村振兴农村干部学历班、劳模专班、辅警专班以及各种读书社、青马班提升理论素养。

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线上主题精品思政课程网络资源30余个,以“匠心雕刻”为主题的5集雕刻类非遗文化网络思政微课,作为学校“‘非遗双百’进社区”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近3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学生学习满意率在95%以上。

学习者不问年龄和出处

退休18年,挑战本科学习,20门课程科科不容易,但凭借一颗坚毅的心,“爷爷同学”吴健民下个月就要“上岸”了。

吴健民,福建开放大学文经学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在读学生。2006年退休之后,他优哉了好几年。有一天忽然发现昔日工友纷纷做起茶生意,有的去了上海,有的去了北京,只有他没有一技之长。

2019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福建开放大学可以提升学历,他怦然心动,决心在有生之年圆梦大学。经过一个学期的跟班旁听,已离校55年的他踏上再学习之路,成为福建开放大学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最年长的学员。

学习者不问出身、不分年龄,问的是所求是否有益于社会,所获是否满足初心。

全国人大代表王红梅的求学经历,就是一个生动实例。

王红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时代智匠学院”2021年秋季行政管理本科班学生。2019年进入宁德开放大学学习,2021年行政管理专科毕业后,继续就读本科专业。

“我在工作中认识到需要‘充电’,但苦于无法‘脱产’进行系统学习。恰好宁德时代与开放大学的‘求学圆梦行动’计划让我了解了开放教育。他们的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中辅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我能根据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自主上课,实现工作与学习双丰收。”她说。

2017年福建开放大学承接省总工会、省教育厅联合实施的“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学校积极推进落地落实。2019年春季,宁德时代与宁德开放大学对接该项目联合实施企业员工“求学圆梦行动”,共同搭建员工学习、交流和发展平台,培养服务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共有近2200名宁德时代员工参加该项目学历继续教育,其中600余名已经毕业。这批毕业生中,有200余人晋升岗位职级,25人被派往海外基地,11人荣获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66人获得宁德时代优秀学生称号,还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代表。

去年12月,宁德时代和宁德开放大学在此基础上联合成立“时代智匠学院”,成为我省校企合作办学规模最大的项目和全国典型样板。

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城市企业,也需要面向广袤乡村。

李镜波,“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泉州开放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晋江市金井镇南江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他在村里大力发展鲍鱼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作为村‘带头人’,我一直在思考,村干部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在开放大学的学习,让我提升了基层工作能力,也学会了因地制宜,把优质海水资源利用好,并加强了对外沟通联系。”他说。

“像李镜波这样的优秀学员还有很多。我们培养的学员当中,村‘两委’干部越来越多了。”泉州开放大学校长陈向荣说。

市民向学,城市向上。推动这个新风尚的,有年轻人,还有一大群“银发族”。

从摄影的小白到熟练掌握如何构图,福建开放大学摄影班学员韩振卿觉得上了大学后,自己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韩振卿退休前是一名数学老师,平时和同事出去玩拍的照片总是不满意。在老年大学参加摄影班后,她发现自己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提升。“星期天见到小孙子,用学到的知识给他拍照,马上获得了家人的一片赞扬。”

福建开放大学摄影老师韦日英说,一开始她还担心老年人学习效率比较低,但真正开始授课之后,老年人的学习态度、自律程度和学习能力都让她非常惊讶。“我还在老年学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会把自己专业的经验和摄影融合。”

数据显示,福建省老年人口已近800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明确要把福建开放大学打造为福建省开展终身教育的主体力量和支撑平台。

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系统办学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着力打造新型老年大学——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

2018年至今,成立6年的省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在不断完善自身办学的同时,学校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目前已挂牌成立各级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72所,省、市、县三级覆盖率达到100%。每年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达80万人次。

数字驱动新时代教学

人人皆学的实现,依赖于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实现这一点,社区教育阵地的壮大十分关键。

但社区教育如何规划?怎样科学推进?每一年,有关部门都能从年度《福建省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发展报告》中获得参考。

这份年度报告背后的“最强大脑”,是2018年4月依托福建开放大学成立的数字福建终身教育大数据研究所。研究所汇聚了来自福建全省各级老年大学有关终身教育的数据。研究人员将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分析后,构建省域老年教育发展成效PCA-DEA模型,并通过可视化模块多维度展示终身教育发展成效。

“我们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案例入选全省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我们还建成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智能平台,上线‘福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面向全省终身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服务。”福建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吴盛雄说。

向上为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参考,向下面对广大学员亦能提供精准服务。

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学位获取率,是国家开放大学重要的教学质量因子,也是衡量开放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学习中,学位证书不易获得,学位外语更是一只“拦路虎”。福建开放大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学位英语教学改革,给了学员们很大助力。

“现在,因为这个有意思的小程序,我不觉得背单词难了。”2022年秋季劳模(工匠)社会工作本科班钱宏伟每天都会抽出20分钟来背单词。

钱宏伟使用的小程序叫“学位英语词汇通”,是福建开放大学外语与文化艺术系教师团队自主研发的。这个小程序里设计的都是趣味闯关游戏,特别适合碎片化时间使用,既能弥补成人学生的词汇短板,又能提升他们词汇学习的乐趣,助力学生筑牢词汇根基。

福建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文系韩瑞峰老师介绍说,在考取学位英语过程中,学校率先引入国家开放大学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AI自适应学习系统,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系统大模型根据学生自主评测结果,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送相关的AI虚拟人讲解资源和练习,学位英语知识脑图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英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智能机器人为同学们随时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不止于此,通过AI自适应学习的应用,学校成功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更深层次地融入开放教育教学,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应用场景方面,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当前,福建正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正加快构建。八闽大地上,人民群众乐享终身学习的画面,已成为一道令人欣赏、令人愉悦、令人幸福的风景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