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一季度翔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

农林牧渔业产值排名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叶晓菲 叶郁旭

记者从21日召开的翔安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翔安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成果喜人,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4.21亿元,产值总量在厦门市排名第一;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13元,同比增长7.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据翔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曾文雄介绍,一季度,翔安区实现蔬菜播种面积24781亩、产量77344吨,生猪存栏83513头、出栏38126头,家禽存栏17.22万羽、出栏12.69万羽,水产品总产量2027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亮点突出,成果凸显。

现代农业建设提档升级。启动西岩山城市田园项目,建设内厝镇霞美等4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翔振等3个都市设施农业项目;推动中厦、文兴、银农等本土种子企业增资扩产;实施古宅等28座小型水库安全提升工程,以及16座山塘、40座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农民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广实施厦门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农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等强农措施,以及扶持粮食生产六条措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补助、伏季休渔渔民生活补助等惠农政策,制定《翔安区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方案》。

乡村示范培育提标立新。全力推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省级实绩突出村和3个市级精品村建设,着力提升12个新一批市级试点示范村;打造大宅等6个“引客下乡”重点社区,编制“吃购玩住”清单,推出多条旅游路线,助推“农文旅”加速融合。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一批“五个美丽”项目,持续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一季度以来,30个建制村共投入2568人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335吨;建设农村美丽微景观20个、美丽庭院40个、美丽小公园7个。创建内厝镇集镇环境整治省级样板;全区15个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近年来,翔安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去年以来,翔安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全国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内厝镇获评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新圩镇古宅村、内厝镇黄厝村获评2023年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内厝镇黄厝村获评2023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