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引入数字技术 推进多元发展

仙游工艺美术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林剑波 何金 通讯员 郑志忠

日前,仙游县政府、福建省三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工美之家(福建)投资股份公司与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粤闽工美产业平台搭建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工美产业链服务基地、红木原料仓储和供应平台、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及产学研基地等项目,推动工艺美术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工艺美术是仙游县最具优势的富民产业,现有古典工艺家具、工艺小件、油画等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名。近年来,仙游县借助新质生产力,引入数字化技术,全方位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去年,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县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4.9%。

不久前,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管委会在仙游县现场办公,深入探讨工程的联建方案、标准制定、服务价格等关键内容,力争相关技术早日在仙游产区落地应用。工程管委会主任杨飞介绍,通过标准制定、登记服务机构全覆盖、红木勘验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红木制品实物与资产二元交易体系,可以整治红木市场乱象,激活发展新动能。

经过多年快速增长,红木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眼下,红木制品行业面临部分产品以次充好、消费市场疲软、专业化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塑造“新时代红木”。

“全国红木制品琳琅满目,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对古典工艺家具造成不良影响。”福建省仙游县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明芳说,“新时代红木”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和信息联通,倒逼红木企业高质量规范化生产。

去年7月,《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立项批准。同年8月,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管委会成立。

工程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殷睿宇表示,这是在红木产业转型发展关键节点上实施的一项创新工程,不同于过去强调品牌展示的地方溯源,也不是聚焦局部问题的项目溯源和企业溯源,而是以高度的公信力、科学的体系设计和严谨的标准参照,在生产者、消费者、投资人、金融机构之间重建信任桥梁。

仙游红木制品以“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为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其中高端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七成以上。“仙游红木产业源远流长,有着重材料和工艺的比较优势。”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福华认为,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应该在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中充分考虑地域性,充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重振红木市场的消费信心。

同样受益于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还有当地的天然香产业。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天然香制作技艺(枫髓香)第九代传承人,陈剑锋花费4年时间,复原《陈氏香谱》中的古方,研制推出香魁牌枫髓香。而今,陈剑锋在仙游县打造集检测、体验、培训、研学、香料种植、原料集散中心、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中国香博园,为入驻商户提供电商供应链、质检、物流、仓储、主播孵化、商户运营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工艺美术产业上下游协同、集聚发展。“走线上渠道,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陈剑锋说,“我们借助直播带货新型销售模式,打开仙游天然香的知名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