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评弹·锐评

庭院经济,大有可为

□吴俊慰

6月7日,《福建日报》报道了邵武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多样化庭院产业,走出一条培育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新路径。5月8日,《三明日报》以《美丽庭院的经济故事》为题,报道了建宁县抢抓被确定为省级“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契机,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在一系列措施支持下,我省农村庭院经济正蓬勃发展。

庭院,通常指村民的房前屋后闲置地,也可以理解为村头村尾的空地。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经济。综合各地情况看,主要有几种模式。首先是种养模式。比如,种菜养禽等,这是比较普遍的庭院经济,更贴近大部分农村的传统产业,这种模式投资较低,但收入尚可。其次是园艺模式。比如,种植花卉、培育苗木、制作盆景等,虽然这也是以种为主,但这比种瓜种豆来说,科技含量更高,管理更加精细,经济效益也较好。第三是小作坊模式。有一技之长的农户,可以在家搞些小编织、小修理、小加工等,成本较低,收入一般较高。第四是休闲模式。在庭院及周边设置一些“迷你”书屋、酒吧和有特色的娱乐场所、有规范管理的民宿等,能够吸引城里人携家带口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经营好的地方收入也不菲。第五是体验模式。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传统的农耕饮食文化,比如包粽子、做月饼、炒花生、打糍粑、做小吃等,还可以现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直播卖货,在游客直观感受产品真实性的同时,让游客顺便把土特产品带走,既解决一些地方农产品滞销问题,又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庭院经济小而精,投资门槛低,收益回报快,且经营灵活,能够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家庭农妇,利用传统技能、实践经验,在家门口就业,获取收入。庭院经济还能够盘活闲置空间,挖掘农户潜力,凸显农村内在优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支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目前,庭院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诸如资金紧缺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强化政策支持,提供技术帮扶和专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案例,引导农民了解庭院经济对于增加收入、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农户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庭院经济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在增收致富的同时,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