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刘朋虎 陈彪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看,我们面临耕地资源硬约束,通过扩大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空间比较小。通过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显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的战略任务。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笔者多次奔赴乡村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在感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新技术承接困难,有些新品种不易推广,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笔者以为,以科技赋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把握好5个环节:

提高优良品种选育与集成应用效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当前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是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引进,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对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优异资源挖掘利用。育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源头所在。要进一步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做大做强种业企业。突破种源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提高智能化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效能。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点。例如福建省古田县生产了全国80%以上的银耳。一座座智能菇棚里通风、温控、加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一名青年农民可以管理40~50个自动化菇棚。我国设施农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形成了内容较为完整、具备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还需要努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领域,深入挖掘设施农业的生产潜能,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努力实现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齐全、生产手段加强改善、生产过程标准规范、生产产品均衡供应的总体目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高质量生产的机械装备率。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是主攻方向,相关机构应当围绕农业科技需求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装备及其关键部件研发创制,补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短板,集中解决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的问题。依靠机械进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污染防控率、农民增收率。当前,要继续多渠道增加机械与装备研发投入,持续加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的相互适应与配套,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

提高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新竞争力。未来农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构建现代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为驱动力,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综合体。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农人的培育事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就是促进乡村生产力发展的典范。新农人的有效培育就是要壮大一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乡村创业的队伍,产业集群的构建与综合开发就是科技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智慧的结晶,因此,相关部门应把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新农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未来的集约化与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将更加高效、环保、持续,农民也将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从事乡村创业,迎接一个又一个丰收季节。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