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土楼情怀

□许莹莹

在我故乡,有一座不为人知的、古堡般壮观的土楼。它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层层叠叠的乡土岁月与童年回忆。

土楼,顾名思义,就是以土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福建土楼或方或圆,各具特色,风格古朴粗犷,往往矗立在依山傍水之处。福建的一个深藏在山川间的小村庄——龙通,就耸立着这样一座与青山绿水相和谐的土楼。县志和族谱中只有关于它零星的记录,信息的模糊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龙通土楼建于公元1644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当时的村民为抗击土匪而建。土楼前后有绿草丛生的小山和潺潺的小溪,其高11米,边长29米,呈正方形。地基由形状大小各异的石头堆砌而成,厚约3米。外墙的白灰随着时间流逝而脱落,露出斑驳的泥墙,整体呈现出古朴老旧的灰白色,屋顶是简单的青砖黑瓦。从高处远远望过去,它就像一个蓄满日月精华的印章,稳稳当当地盖在青山绿水间。土楼的大门呈拱形,上方镶嵌着一块醒目的石匾,刻着“崇墉永峙”四字,笔力遒劲,落款为“甲申年瓜月”。走进内部,能清楚地看出它是三层的楼阁式古民居,总共72个房间,附带着宽阔的跑马路和窄窄的走廊。三楼墙体上有众多瞭望口,其中错落有致地安装着许多用竹筒制成的射击孔。整座土楼,被广阔的蓝天映衬着,更显得厚重与雄伟。

在我幼年时期,龙通土楼一直冷冷清清的,却给我牢不可破的安全感。在我心中,它不仅是一座宏伟建筑,更是一个新奇的游乐场,有各种未知的探险等我去发现。

地基是冒险的开始之处。石头块层层突出,我总幻想自己在进行一场专业的攀岩挑战,模仿攀岩者的姿势,手脚并用像螃蟹般横着移到正大门的旁边。厚重的大门因年代久远,使劲推开时会发出“嘎吱”的声音,仿佛是土楼对我的召唤之声。进入土楼,一眼看见引人注目的井,井水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我尝试拉绳打水,但苍蝇点大的力气宣告了次次失败的结果。彼时上楼的台阶由石头堆叠而成,崎岖不平,一不留神就容易绊倒。我总带着三分担心和七分决心,一步步慢慢往上爬。二楼杂物间里陈列着缝纫机和木板床等旧物,覆盖着的厚厚灰尘暴露了其苍老的年纪。透过它们,仿佛窥见从前的居民辛苦劳作的生活。三楼的瞭望口“排排站”,我踮着脚尖从高高的窗口望去,楼外鸟语花香,满是青翠的田野。最特殊的是某个瞭望口旁疑似炮弹打穿的大洞,不禁让我想象到几百年前硝烟四起的场面。总的来说,龙通土楼一直是包容着我的童年乐园。

后来我渐渐长大,才发现不是只有我对这座土楼有缱绻缠绵的感情。父亲数次谈起在土楼里玩闹的少年趣事,奶奶常常讲述关于“土楼妈”的传奇故事,他们微微湿润的眼睛都透露出深沉的怀念。我恍然醒悟,土楼的每块石板都蕴藏着家族的独特记忆和情感,它见证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承载着我们在岁月流转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无论何时它都是我们心中的微光,是我们怀念的根。

当我再次踏入龙通土楼,依旧像昔日一样凝望着窗外,远眺那层层翠绿的茶山,赞叹近处树木的茂盛繁密。阳光洒在温暖的土楼上,照亮了历史在这里重叠的痕迹。即使龙通土楼不如其他景点土楼群那般壮丽,但它仍是每一个龙通人心中的灯塔,无论是为求学远赴他乡还是为谋生走向远方,总忍不住要回头,看看这座属于我们的共同家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