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周看台——本报记者专栏

岛内急盼除“三害”

本报记者 吴洪

上周,在大陆热映的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又火回台湾,成为岛内各界热议的话题。

据统计,《周处除三害》自3月1日在大陆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约合17.55亿元新台币),而该片2023年在台湾的票房还不到5000万元新台币。这不禁让许多岛内影视业者感叹大陆市场之大,并心向往之。

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近年来台湾社会的大陆元素被刻意降低乃至丑化,这部电影用中华传统典故讲述台湾故事,让两岸观众特别容易共情共鸣,因此赢得了关注与喜爱。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近年来,《甄嬛传》《繁花》等影视作品相继在两岸大火,《周处除三害》的热映是这一现象的延续。台湾“风传媒”指出,这说明两岸民心相通相融。

岛内舆论对《周处除三害》的讨论,也延伸到了台湾政治和社会层面,让“三害”成了岛内热词。

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全面“执政”后恣意妄为,其中对民众合法权益危害最大的首推所谓“反渗透法”,这是“第一害”。比如,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不少岛内村里长和民众因为赴大陆旅游、探亲,返台后便遭民进党当局约谈侦办,弄得人心惶惶,“绿色恐怖”笼罩台湾。“第二害”是“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它本应该是独立机构,却沦为民进党的“东厂”,成为民进党当局打压异己、钳制舆论的政治工具。“第三害”则是“数字发展部”,它本是为促进岛内信息基础建设及通信安全而成立,结果却使得台湾资讯安全问题漏洞百出,诈骗案不断攀升。文章认为,眼下台湾只有先割除毒瘤、根除恶疾,重拾民众信心,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而这必须效仿‘周处除三害’的果敢精神”。

打击异己,制造“寒蝉效应”,是民进党当局一贯的行事作风。其行径为岛内民众深恶痛绝。

众所周知,为巩固政权,曾标榜“言论自由”的民进党当局近年来不断以政治力量介入岛内媒体,“中天案”就是其中的代表。2020年,“NCC”认定岛内政治立场偏蓝的中天新闻台违规,决议“不予更换执照”,直接导致中天新闻台被关。而台当局利用网军围剿异己,更是家常便饭。

上周,“NCC”负责人陈耀祥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中国国民党籍民代洪孟楷点出了“NCC”要除的“三害”:第一害,过去“NCC”侵犯岛内新闻自由的“害”;第二害,用一样的标准检视所有的新闻台;第三害,应该向民众说清楚,到底是谁指使关掉中天新闻台。

面对质询,陈耀祥消极应对,再度引发各界批评。中国国民党籍民代赖士葆指出,陈耀祥的所作所为清楚地表明他是为了政治立场、为了保乌纱帽关“中天”,而不是基于公正客观的原则。

无独有偶,日前,在岛内被认为“亲绿”的网红钟明轩首次到北京、上海旅游,他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搭乘高铁、体验电子支付、游览北京胡同等见闻,并表示这趟旅行让他改变了对大陆的认识,感慨大陆科技发达、城市漂亮、民众热情,“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这些视频受得岛内网友的支持,并引起共鸣,却招来民进党当局豢养的1450网军的大肆围攻,他们谩骂钟明轩是“卖台的叛徒”。这又一次让人们领教了台当局的“绿色恐怖”。

谁是阻碍台湾发展和两岸交流的“祸害”?《周处除三害》的火爆,不仅让两岸同胞发现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情感共鸣从未改变,也让岛内民众再次看清那些整日把“言论自由”挂在嘴边的绿营政客的丑陋面目。那些不断制造“信息茧房”、抹黑大陆的“台独”分子,才是最应该被根除的台湾祸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