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厦门市已实现1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数位居全省第一

生命之歌 和鸣锵锵

本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钟远腾

28日,又有一名厦门市民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未曾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至此,厦门已实现1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占全省捐献总数的三分之一,捐献数位列全省第一。

热情高

入库人数达3.78万

28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在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00后”小伙子马冬旭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厦门第1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马冬旭说自己是“超级幸运儿”,因为这是他第二次配型成功。此前他已有一次初配成功,但因患者自身和疫情的原因终止了捐献程序。今年3月,马冬旭再次接到通知,他与另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了。顺利通过各项体检后,马冬旭终于圆梦,实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2003年,厦门市正式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成为市民参与公益的自觉行动。目前,厦门已有3.78万人报名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已实现129例,占全省捐献总数的三分之一,捐献数位列全省第一。

其中不乏跨国捐献案例。

去年,厦门航空公司“95后”飞行签派员郑宇涛捐献出371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救助菲律宾患者,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例捐献救助菲律宾患者的案例。郑宇涛说:“生命不分国籍,爱心没有界限,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机会得到救助。”

在厦门供职的重庆“80后”青年志愿者杨一林曾两度向德国华裔患病女童捐献造血干细胞,杨一林说:“如果我不去做,这个孩子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别的人帮助她;如果我不去帮助她,今后的日子我会一直很愧疚。”

服务好

每个流程专人管控

“好的好的,下午我先过去拿报告单给医生看,有什么问题麻烦您再来一趟。”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婷婷放下电话,匆匆扒了几口饭,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要复检的造干捐献志愿者,我多跑几趟没什么,复检越早通过就越能早点安排采集。”

这样的忙碌对于张婷婷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过去三年,厦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不停步,张婷婷的大部分上班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

血样采集、资料收集、再动员、高分辨、体检、实施捐献,看起来简单的流程,有时候可能需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不会以牺牲一个志愿者的健康来换取另一个人的健康。”张婷婷告诉记者,厦门市红十字会以全程质量控制为要求,对志愿者组织征募、捐献动员、高分辨、捐献前后的体检、捐献过程中的护理等每个流程做到都有专人管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都能及时协调、落实解决。

即便如此,也难免遇到临时打退堂鼓的志愿者。

“我们会根据以往捐献成功和悔捐人的经验,告诉他捐与不捐的后果,分析利弊,最终捐不捐还在于他们。”张婷婷建议,志愿者入库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因为悔捐会对患者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以供者为本,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双向服务理念,这些年,我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捐献成功率,临时悔捐的人很少。”厦门市红十字会二级调研员钟远腾说,他们为每一例捐献者颁发荣誉证书,还对志愿者的健康建立了长期跟踪机制,尚没有一例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而影响健康的案例。

宣传广

“不抽骨髓”知晓度高

鲜红的血液从陈佳灿的一侧胳膊中缓缓抽出,经过机器的分离,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另一侧胳膊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陈佳灿成功捐献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为厦门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没有不适感,我之前了解过相关知识,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不会对身体有伤害,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陈佳灿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正确清晰的认识,这其中离不开志愿服务队的努力和付出。

厦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志愿服务队主要由退休干部、捐献者、志愿者、高校学生和医务人员组成,他们协助红十字会普及捐献知识,进行再动员、体检和捐献陪护等工作。这支队伍中,不少队员曾捐过造血干细胞,之后又加入志愿服务队,如厦门爱心妈妈赵素环,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主动要求加入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宣传;队员杨位伸曾多次陪同志愿者赴外地捐献,并撰写了四万余字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文章,她还动员儿子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方面,厦门市红十字会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沿街宣传栏、社区宣传栏、电子移动终端、各种广场活动等进行宣传,还有效地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此外,在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急救日、志愿者日期间,他们还会积极组织社区、高校等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激发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