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数字方式向世界呈现福建人文之美

——访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教授

□本报记者 林蔚

“越是福建的,越是世界的!”27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教授在数字文化分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强调,福建文化在数字赋能的过程中要注重深度挖掘特色优势,讲好“福建故事”。

刚到福州,冯惠玲就马不停蹄到福建省档案馆调研。“福建有红色文化、闽台文化、侨批文化、古民居文化、茶文化……”她不仅对福建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数家珍,更对福建如何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有着独到深入的见解。

冯惠玲认为,第一要“聚”资源。用数字的方式把福建的历史文化资源聚集起来,建立不同媒介、不同形式的数据库,作为数字文化发展的基础资源。第二要“创”产品。通过促进文化和数字经济相连接,制作出福建独有的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形成传播效果,增加影响力。第三要“兴”产业。无论是“聚”数据还是“创”产品,都需要全社会合力来做,所以需要培育数字产业,凝聚社会资源。

福建数字文化建设如何发挥特色?冯惠玲认为:“福建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把它用数字方式呈现出来,向中国、向世界呈现福建的人文之美。”

“要选择最富有福建特色的文化内容,制作成精良的数字文化产品,那么它一定是受大众欢迎的,对福建而言也是最有传播力的。”冯惠玲表示,“很多福建的故事非常独特,值得讲述。期待福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领先全国的精彩数字文化!”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