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日前,“同生共长,就在武夷”2023春茶开山仪式在武夷山天游峰御茶园基地举办。2021年,“喊山祭茶”民俗活动被列入南平市非遗名录。本次活动通过重现武夷山传统喊山民俗,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客——

跨重洋 来“喊山”

□本报记者 陈梦婕 《瞭望》杂志记者 吕甜 实习生 余柯含 文/图

阿联酋姑娘伊薇特(右一)和英国姑娘艾薇塔(右二)参加“喊山祭茶”民俗活动。


茶,起源于中国,曾以中国的名义被世界认知,并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茶,是中国的味道。不过,这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它的脚下是怎样一片土地,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和生活态度为何?人们了解的却并不多。

英国姑娘艾薇塔服务于英国的一家茶企,喝茶是她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但自从喝过武夷岩茶之后,这一泡独特的“岩骨花香”回味无穷,让她久久难以忘怀。今年,艾薇塔终于如愿来到梦想之地武夷山。

谷雨时节,一年一度的开山仪式也在这时举行。艾薇塔生平第一次穿上状元服,点香燃烛,顶礼膜拜。祭毕,鸣金击鼓,主祭率全场高声呼唤:“开山啰!采茶啰!”礼毕,茶人正式开始采茶,代表着武夷岩茶的春茶季正式到来。

喊山始于唐朝,盛于宋代,是为祈求神灵保佑茶事顺利,希冀茶叶发芽茂盛丰收而流传的武夷山民俗。北宋欧阳修的《尝新茶呈圣俞》中记载彼时喊山的场景:“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

“敬天爱人”是艾薇塔此行最深刻的感受。英国不属茶产区,对于茶树的种植,大多数英国人是陌生的。“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的爱护,对神明的敬畏,让我感动。”她说,要让一个英国人爱上这一杯不加糖和奶的武夷岩茶,从文化层面先认识它是第一步。

来自阿联酋迪拜的伊薇特也是第一次来到武夷山。开山仪式上,她恭恭敬敬地把三炷香插入土中。来武夷山之前,脚下的土壤对于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在与当地茶企茶农交流学习之后,她知道,这里面的微生物、砂砾等均对茶树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陆羽《茶经》中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她已是耳熟能详。

武夷山御茶园遗址是伊薇特心中的圣地。中国第一个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便于上世纪30年代末成立于此。吴觉农、张天福、陈椽等中国第一代茶叶科学研究的泰斗云集武夷山,开启了茶叶育种、加工、机械、检测检疫等全方面的研究,也给武夷岩茶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如今,武夷山不但建立了大面积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培养新茶树品种,还与陈宗懋院士等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在茶园绿色防控、生态茶园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和应用。

“这一杯茶背后的乾坤世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伊薇特的脚步不停,武夷之行结束后,她还计划走遍中国茶各大产区,继续探索这一杯回味无穷的中国茶。

本业从事葡萄酒进出口的越南姑娘菲菲一路从台湾高山茶喝到了武夷岩茶,并最终“情定”大红袍。对比红酒与中国茶,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茶叶和葡萄酒制作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叶的大小薄厚等都不统一,所以要看青做青。

菲菲最感兴趣的就是武夷山的茶工厂。“这和我们越南把茶打成粉末做成袋泡茶完全不同。”她发现,尽管加工环节采取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但中国茶从走水、发酵、造型,每一个步骤都会根据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加工方式。

工序复杂,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把经验进行总结、传承就是规范。2021年,《武夷岩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相继出台。“就像红酒制作一样,有了标准,再难的技艺也得以传承并实现产业化。”菲菲说。

中国茶博物馆原馆长王建荣此次也应邀参加“开山仪式”,并在武夷山御茶园遗址进行了一场岩茶文化直播。他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市场上流通的茶叶以便捷的袋泡茶为主,是一种快消品。而中国茶,特别是武夷岩茶,基本是全手工采摘,半手工加工,工艺复杂而别有风味。同时,武夷岩茶也在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完善产业标准,加快产业化进程。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更紧密地融合,是未来武夷岩茶发展的方向。而通过春茶开山仪式等活动向全球传播,能让各国的茶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价值和文化魅力,让这一缕独特的“岩骨花香”飘散到世界各个角落。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