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手记

科技自立,产业发展的底气

□本报记者 林霞

罗源发展百合产业,步子迈得很快,背后最大的助力,是科技工作者在籽球繁育技术上取得突破,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原种材料。

曾经,百合产业受限于国外的种球市场,不仅价格高,品种和供货时间都要“看人脸色”。如今,我们部分百合种球生产可以实现国产化,产品逐步替代进口,突破了国际种球繁育技术垄断,百合产业发展,心里就更有底了。

成功实现百合种球自主生产,将提供更多的花卉产业就业机会,给花农增收致富提供新的途径。而随着兰州百合在福建顺利“安家”,相信也会有更多种植户将眼光放到这一朝阳产业,在食用百合种植上进行有益探索。

南平市延平区围绕百合这一龙头品牌,正着力打造更为健全的花卉产业体系。作为新秀,罗源县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优势,在食用百合、种球百合上多点开花。这也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百合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种植户成立协会,建立更多合适的种植基地,导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百合产业健康、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待,在政府、科技工作者、种植户等同心协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合在福建绽放,让“美丽经济”焕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