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莆田:非遗实力“圈粉”

□本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吴伟锋

“珐琅工艺流程要经过雕塑、翻模、掐丝等几十道工序,正所谓‘一件珐琅百日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匠大道上,近20个非遗项目展位一字排开。在铜铸胎掐丝珐琅非遗技艺展台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林辉正认真为学生们讲解铜铸胎掐丝珐琅非遗技艺。

在这场以“寻美莆阳 礼敬非遗”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非遗展演、非遗美食……师生们零距离感受到莆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师生们兴致高涨,穿梭在各个展位前“淘宝”。黄氏(丹桂)木雕、错金银、铜铸胎掐丝珐琅、梧塘黄氏纸扎、草编工艺、油纸灯笼等,各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施展绝技,为大家进行精彩的技艺展示。

在部分非遗技艺展台前,师生们纷纷拿起制作工具,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制作非遗小物件,在实践中增进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新县方糕、荔枝肉、豆丸、土笋冻、红团……活动现场,琳琅满目的莆阳非遗美食受到师生们追捧,拉近了与非遗项目的距离。“早就听说新县方糕好吃,想不到它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背后还有那么多故事。”2022级学子张晓凤说。

现场活动好戏连连。莆仙戏、十音八乐、南少林舞狮、文枕琴、庄边山歌等,也在学校轮番上演,“圈粉”不少年轻人。

“举办活动的初衷,就是要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讲好传统优秀文化生动故事,让非遗‘活’下去‘潮’起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负责人李超表示。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