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吃擂茶

□欣 桐

友人是地道的宁化人。她说,到了宁化一定要吃擂茶。吃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遍又独特且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又俗称“客茶”。

初夏时节,小镇马路边高大的苦楝树,青枝绿叶间开满紫色的小碎花,清新怡人。我们抵达时已过午饭时间,走进小吃店,友人预订的擂茶,已开始制作。见我好奇地翻看簸箕中的草药,店主一一介绍:“鱼腥草、菊花叶、薄荷叶、车前草、苦菜、葱等青草类植物,都是制作擂茶的配方。有的从山上采回,有的从市场购买。”

擂茶在三明是应季茶饮,所以擂茶的用料并不固定。像春天湿闷,采用嫩的艾叶、薄荷,清热解毒;夏天酷热,需加入金银花、凤尾草,解火防暑;秋季风燥,挑选贡菊、杭白菊,清热温补;而冬天有霜冻,温度较低,会选取肉桂、川芎,通阳化气。根据不同的季节,选取不同的植物,精制一杯茶。我未曾品一口,心里已是满满的陶醉。

擂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擂”。擂者,研磨也。所以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套独特的工具,称为“擂茶三宝”——擂钵、擂杵、捞子。

店主将所有原料倒入陶制擂钵里,坐在矮凳上,双腿夹住擂钵,握一根茶树干制成的擂杵,娴熟地沿着钵体内壁镭射状花纹不断耐心研磨,一手握擂杵,一手握擂钵沿,舂捣、旋转,双手配合默契,像是在表演舞蹈。而研磨的声音也是动听,“沙沙、沙沙”,悦耳有节奏,像雨落大地,像风吹麦浪。

不一会儿,就见店主双颊绯红,额头上汗珠细密,可见擂茶十分费力。

店主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热情地把擂杵递给我:“你来试试看。”我握着擂杵,按照店主教的方法,沿着钵内顺时针研磨。因为力道不均,擂杵在手上使不上力,无法转圈磨动。店主接过木杵继续研磨,少顷,钵中青草渗出墨绿色的汁液。等这些草叶擂成泥状时,加入盐巴和油,再擂几分钟,直到细如草酱。

宁化擂茶可精可粗、可素可荤,形式多样,主要原料有花生、粉皮、芝麻、赤小豆、猪小肠及当季青草药等。如果擂茶中要加花生、黄豆、扁豆、青葱、煎豆腐等佐料,制作擂茶前,必须将这些佐料烹熟切好。多种食料香味在研磨中碰撞,口感丰富。所以有了“一家煮茶百家香”的说法,因为花生、芝麻一炒,放入汤中香味四溢,谁家在做擂茶,左邻右舍都能闻到香味。

大锅里热气腾腾,店主在锅里先加入粉丝,几分钟后撒上花生、赤豆碎,倒入刚擂好的青草泥,不停搅拌。起锅时,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芝麻,热气腾腾地端上桌,一碗鲜香浓郁的擂茶盛放在客人面前。吃到口中,果然有青草的香,又有花生混合的香,一碗下肚,暖心暖胃,再吃一碗就有了踏实的饱腹感。

在三明各地,擂茶代代相传,不仅能解渴、充饥,还能清凉降火、消痰化气、健脾养胃。过年过节擂茶是主角,一家人吃着擂茶谈天说地,就有了浓浓的过节氛围。

“月光仔,月亮亮,喊你下来吸擂茶;擂茶喷喷香配老姜……”伴随着喊茶歌,店主又开始给客人准备新的擂茶。擂棍飞转,钵内茶料细腻,顷刻间,一股清新淡雅的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成就“药食兼具,味中有味”的茶饮。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