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让无障碍设施 真正无“障碍”

□本报记者 何祖谋

近年来,我省多地将加快发展无障碍事业列为政府工作目标。同时,开启系统化推动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对既有公共无障碍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完善设施功能,推动有爱无碍全龄友好空间建设。

比如,漳州市引入专业技术团队,摸排各类场所,形成无障碍设施问题清单,针对普遍、共性问题进行整改,制定统一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系统化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品质;龙岩市以“东山—莲东人居板块”为试点,从全龄型、全人群角度出发,系统谋划无障碍改造提升工作方案,确保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南平市武夷新区立足“新区新品质”目标进行谋划,注重精细化建设,推动无障碍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

但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有的已经建好的无障碍设施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变成了“路障”。如一些地方的盲道存在断头路、陷阱路现象,或者被车辆、摊贩等占用;一些地方无障碍设施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无障碍设施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长时间地“暂时关闭”等,给残疾人添了堵等等。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保障民生、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成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无障碍”是通用设计而非专用设计。

令人欣喜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妥善处理保障重点与惠及全体的关系,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在重点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基础上,积极推动建设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由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业内人士认为,要理顺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和工作合力,实现无障碍设施规划、建设、运维和监护的全方位管理。同时,要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服务保障水平。比如,开发无障碍出行地图、智能语音播报等,让无障碍设施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