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观天下 上一版   
下一篇

中国 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

近年来,福建坚持绿美进城,打造生态高颜值城市,已实现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省级森林城市县(市)全覆盖。图为近日拍摄的福州南江滨公园。通讯员 黄海 本报记者 张辉 摄

这是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拍摄的望海楼。

上图为2011年10月拍摄的修建长江公园前的宜宾市三江口,下图为2023年5月31日拍摄的修建长江公园后的宜宾市三江口。10年来,四川宜宾、泸州两地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极大改善了沿江风貌。

近年来,得益于交通部门对慢行交通回归的引导,全国多地出台措施优化骑行环境,居民绿色出行意愿不断提升。图为骑行爱好者在云南大理洱海生态廊道骑行。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山西运城盐湖。从2021年开始,当地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

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景色。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玛曲县近年来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湿地保有量不断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的绿色发展,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一连串的“世界之最”体现出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向世界证明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可以并行不悖。

塞罕坝沙地变林海、苍山洱海恢复本色、九曲黄河重现清流……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绿色实践结出累累硕果,也用一个个事实告诉世界,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乌干巴雅尔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借鉴。”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发挥大国引领和表率作用,不断凝聚国际共识。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快速生效做出历史性贡献;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通过发挥引领作用;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中国勇于担当,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实施200多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外项目;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3000人次绿色发展人才;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联合国有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工业、农业、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和试点项目……中国以积极姿态推动开展绿色国际合作,携手世界各国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绿色地球家园,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