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方聪龙 汝玉凡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亿万百姓时时挂念的心头事。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着力厚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治理根基,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正式养老保险体系使财政负担不断加大,而且企业(职业)年金和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激活非正式养老的巨大潜力,修复和发展家庭的养老功能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正式养老保险制度,家庭养老不仅守住了人情味,也能满足老年群体精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把握好“家庭养老”这一重要抓手,从家庭视角统筹安排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资源和优化养老保障体系,对于熨平养老风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有效保障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抚养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

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从家庭视角进行养老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坚持贯彻以家庭为本的养老保障理念。家庭兼具养老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双重角色,应该始终坚持从“老年人”与“照料者”两个视角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考虑所有类型的家庭,为不同层面的家庭提供不同种类的支持。在关照特殊家庭与困难群体的同时,也应给予一般家庭相应的政策支持,真正做到家庭养老保障支持的全覆盖。

二是构建综合性、精细化、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要以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落脚点,根据不同家庭的收入和健康等状况给予相应的养老服务支持。在经济保障方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为养老家庭增权赋能,促进老年人养老金良性增长,并探索税收减免、照料者服务津贴以及住房优惠等政策。在服务支持方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促进现代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进行更多的“适老化”改造。在时间补偿方面,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政策,从而实现养老服务在时间维度的跨周期调节,并为照料老人的子女增设“带薪陪护假”、定期探亲年假与高龄照护假等休假政策。

三是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充分激发非正式养老的潜力。首先,积极拓展家庭养老的供给范围,以社区居家式养老模式为抓手,全面整合国家、社会、家庭三方的有益资源。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引导,让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家庭养老的志愿服务中,由此逐步完善辅助家庭养老的队伍建设。其次,着力培育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养老”等产业链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应帮助家庭养老照料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高龄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暂托服务。

◆优化稳增长促就业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支独大”,而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对这些不足,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要实现养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必须构建以培育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长效供给机制,为家庭养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持续增强家庭养老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突破养老困境的关键。通过经济发展可以保证就业的持续增长,从而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持续强化家庭自我保障能力。反过来,家庭自我保障能力的提升能够缓解政府在公共养老保险支出的财政压力,从而稳定和优化财政政策供给驱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仍然是当务之急。

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家庭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照料者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家庭照料者是养老服务的供给方,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其工作所得的薪资一般是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说,家庭主要照料者的工作与收入稳定是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就业困难的家庭照顾者,应该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赡养者的就业能力,从而保障家庭收入的稳定。在城市地区,要继续坚持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等扶持政策。在农村地区,通过以工代赈等措施,为农村家庭照顾者提供本地就业机会。此外,要提高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水平、素质技能与教育程度,从而全面提升家庭成员的发展能力。

三是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规模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宽城市的人口管理限制,提高农民工的收入。与此同时,要增加和优化城市养老、医疗和教育服务资源供给,进一步发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优势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弘扬孝亲的优良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行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并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孝道”是社会所推崇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并指导着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文化基础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构建具有孝道根基的养老文化体系,应重视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家庭主体地位,重构以家庭为本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以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系统、全面、整体地处理家庭关系,充分协调代际间的价值补偿。并赋予“养儿防老”新时代新内涵,家庭不仅要“养育子女”,也要“防范养老”,从而真正实现家庭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重塑孝道文化与弘扬家庭养老的优良传统美德。首先,要从文化和道德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厚植家庭养老的比较优势。其次,国家与社会应该积极弘扬和革新孝道文化,加快推进崇孝文化的价值建设与创新发展,为家庭养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要继承并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感恩思想,将“尊老敬老”纳入社会公德建设之中,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新风尚。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