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探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特色路径

坚持“高、准、实”创建 人大文明结硕果

□本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肖小环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携手市委文明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肖攀 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文明,是一个单位的文化内涵,凝聚集体成长强大的精神合力。

2021年以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坚持对标对表、精准创建,坚持打造品牌、培育亮点,坚持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探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特色路径,切实以“高、准、实”的工作成效,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高标准浇灌,文明之花结硕果。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连续获评四届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20年又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同时,还多次获评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获评第六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高——

高位驱动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文明创建,机制先行。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立创建指导小组和创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成立由11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形成党组领导亲自抓、各委办室(局)和党支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出台创建工作制度、三年工作方案,将创建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党支部和责任人,确保创建任务高质量完成。

“夯实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党建引领始终是红色引擎。”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相关负责人说。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和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两级党组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经常参与洁净家园、结对帮扶等创建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党员100%参加所在小区、社区“精准双报到”,100%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持续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机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认真落实市委“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两年多来举办常委会读书班、代表履职学习班、主题教育读书班等专题学习13场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研讨1100余场次,开展“书香人大·学习讲堂”活动80多场次。

准——

精准履职 法治涵养城市文明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聚焦主责主业,锲而不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地方法规、贯穿法治实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解决城市文明领域突出难题。

上月,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

“这是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社会治理领域大问题的生动实践。”厦门市人大法制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立法针对行人在斑马线上浏览手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系统规定,用法律促进道德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这样的探索创新还有很多。制定《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为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擦亮志愿服务这张厦门城市文明的亮丽名片;修改《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把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市……2021年以来,厦门市人大制定或修改的23部地方法规中有17部涉及社会文明。

在立法保障的同时,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聚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出监督组合拳,听取审议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开展《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村镇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监督,推动解决文明城市创建短板弱项。开展《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等执法检查,推动文明相关法规落地生根。此外,深化“双联”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全覆盖。

实——

笃行实干 共建共育特色品牌

在湖里区金尚社区,每当开展社区活动,总少不了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志愿者们的身影。

17年的共建之路,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与金尚社区从“法治共建、爱心共帮、文化共育、急难共度、促进共治”五个维度,让文明创建惠及民生。与金尚社区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效显著,“架空层金管家小区治理”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这只是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走特色创建之路的一个缩影。

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发挥优势,找准发力点,实干实效,持续创新突破,携手湖里区金尚社区、集美区溪西村、市政集团等8家共建单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文明单位共建品牌。

2020年,机关与共建单位金尚社区一同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带动共建单位市政集团和厦门邮局海关获评第十四届省级文明单位。

志愿服务是培育共建品牌的重要载体。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将法治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积极搭建“送法下基层”特色平台。同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厦门市人大机关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平台注册人数共132人,机关干部职工100%注册志愿者;机关完成志愿服务项目666项,服务总时长2万多小时。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