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共体斡旋失败尼日尔局势如何发展

西非国家尼日尔近日发生军事政变,引发各方关切。由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派遣的代表团3日晚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试图进行斡旋,但未能解决危机。西共体方面4日说,西共体成员国军方负责人已经通过一份有关军事干预尼日尔局势的方案,但仍希望以外交方式化解紧张局势。

政变发生以来,西共体等地区组织对该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并表示不排除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政变军人方面则表示不接受所有来自西共体的制裁。

分析人士认为,尼日尔发生政变有多重因素,且涉及多方势力复杂博弈,外部势力是否进行军事干预将对未来局势走向起到关键作用。

政变牵动多方神经

据报道,西共体代表团一名成员4日说,代表团3日晚抵达尼亚美试图解决该国危机,但未按计划在当地过夜,未能会见政变领导人,也未见到被扣押的尼日尔总统巴祖姆。

尼日尔7月26日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卫队成员扣押总统巴祖姆,并发表电视声明称已推翻总统并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政变军人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7月28日宣布就任该委员会主席,同时宣布暂停实施尼日尔国家宪法并解散根据宪法设立的政府机构。

尼日尔政变发生后,西共体和非洲联盟都表示反对,要求恢复尼日尔宪法政府。西共体和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宣布了包括关闭同尼日尔的边界、停止对尼日尔援助等一系列制裁措施。西共体还警告对尼日尔进行军事干预。

尼日尔曾是法国殖民地,法国目前在该国有驻军。法国方面7月28日发表声明说,巴祖姆是尼日尔唯一总统,法国不承认政变军人的领导权,但法方否认准备开展军事干预。

美国在尼日尔也有驻军。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月3日对西共体表示了支持,但未提及该组织对政变军人发出的军事干预威胁。

面对外部压力,奇亚尼8月2日发表电视讲话说,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不接受所有来自西共体的制裁,拒绝所有“干涉尼日尔内政”的行为,“不会向来自任何一方的威胁让步”。

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尼日尔政变军人在宣布推翻巴祖姆政府时表示,此次政变的原因是“尼日尔安全局势持续恶化以及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治理不力”。当地舆论认为,受“伊斯兰国”“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影响,该国边境地区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安全形势长期得不到改善,由此引发的难民问题逐年加重,再加上执政党未能兑现解决腐败问题的承诺等因素,导致了政变军人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尼日尔属于非洲萨赫勒地区,同属这一地区的马里、布基纳法索也面临类似的长期安全问题,两国此前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变新闻在尼日尔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刺激了尼日尔民众的不满情绪和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

此外,当地局势背后有大国博弈的成分。法国原本在萨赫勒地区拥有绝对影响力,但法国介入未能解决安全问题,引发当地民众不满,给其他大国介入当地局势和保持军事存在创造了空间。尼日尔政变后,有不少民众上街发泄对法国的不满,甚至冲击法国驻尼日尔使馆,这与布基纳法索政变后的情况相似。

是否军事干预成焦点

有分析认为,西共体的经济制裁无法对尼日尔军人政权构成较大影响,西共体或其他外部势力是否进行军事干预将对该国未来局势走向起到关键作用。西共体8月2日表示,军事干预是“最后手段”。

不过,非洲国家在军事干预问题上立场并不统一。据埃菲社报道,截至8月3日,西共体成员国中,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和贝宁同意参与西共体授权的军事干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7月31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军事干预尼日尔意味着同时对它们宣战。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8月1日也表示反对军事干预。

此外,法美两国是否会进行军事干预也值得关注。法国8月1日开始组织撤侨,法国军方同日表示撤军“不在日程上”。美国目前也尚未决定撤军。

分析人士指出,尼日尔是非洲萨赫勒地区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的前沿阵地,该国政局不稳将使整个地区反恐形势恶化。法国《费加罗报》认为,经济制裁往往加剧政变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不利于稳定地区安全局势。奥帕洛说,军事干预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尼日尔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若要从根源上解决,需要对该国进行长久且全面的支持。

(综合新华社电)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