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安市大湖镇:

产业铺路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本报通讯员 魏兴谷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8月16日,笔者走进永安市大湖镇新冲片区,1100亩新播种的优质稻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细嫩的水稻迎风招展,长势喜人。

新冲片区平均海拔280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种植优质稻。近年来,随着村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村里田地利用率不高,还出现了撂荒田。

“去年年初,市委组织部为新冲片区增设了乡村振兴指导员,我们抓住这个机遇,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促进会和片区党委一起行动,在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评判基础上,着手打造新冲片区千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大湖镇党委书记缪学耘说。

项目起来了,地要怎么种?去年5月,基地成立永安市茂源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农户分散种植为辅的经营模式,统一种植规划、水稻品种、生产技术指导、保价收购,“烟—稻—菜”轮作,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绿色植保、机械耕作等新技术。

专业合作社领头,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有补贴,卖粮不用愁,收购价更高,农户有了种粮积极性。

“我们与永安大丰米业有限公司达成购销协议,以超过市场收购价10%的标准收购大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茂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富添说。

政策红利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去年,永安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与合作社签订种粮补助协议,完成15万公斤大米种植任务,每公斤补助0.1元,超过部分每公斤补助0.2元。合作社成员一鼓作气,交出了24万公斤优质大米。

政策好,天帮忙,还得人努力。村民陈春阳的兄弟外出打工,家里30多亩地全部交给他经营管理。合作社成立后,陈春阳把田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打工。

“原来一年就种一季水稻,土地利用率很低。去年6月我们种完水稻,还种了一季紫甘蓝。今年先种了一季烟,现在种水稻,秋收后还可以再种玉米,一年到头都有得忙。”陈春阳说,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分红不算,一年光工资收入就有七八万元。

截至目前,合作社有成员58户,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100多人。“我们每年除了要付100多万元人工工资外,还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农人。”林富添说。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永安大湖鱼”的产地就在大湖镇。据《松阳赖氏家谱》记载,从宋代开始,永安大湖镇的赖氏先人就利用当地清澈的水质,丰美的水草,大力发展大湖鱼养殖。因为鱼塘的水大都来自石林岩洞内的矿化水,造就了“永安大湖鱼”独特品质。

吃鱼健康,养鱼致富。“目前有高标准鱼塘28亩,其他的鱼塘10多亩。”2018年,村民赖长仁的鱼塘租赁他人经营20年到期后,他放弃了在广东的机械设备加工生意,回到老家重新经营鱼塘。

重新开始,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赖长仁尝试鱼螺共生养殖模式,修建了农家乐,提供线上线下订餐服务,年收入近80万元。

一条鱼游出致富路。目前“永安大湖鱼”已发展养殖水面1000多亩,“鱼螺共生共养”模式,让村民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我们通过做大千亩大棚蔬菜、千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千亩高标准鱼塘、千亩高效经营竹林,打造具有大湖特色的多元化现代农业示范片,持续打响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缪学耘说。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