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让小作坊治理“行稳致远”

□林智岚

小作坊关系着大民生。近年来,记者先后多次到南安、清流等地采访,看到了一个个小作坊旧貌换新颜的可喜变化——原先逼仄的生产加工环境变得敞亮,卫生环境大为改观,生产设备也“鸟枪换炮”……我省积极探索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小作坊治理模式,将规范发展地方传统食品小作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小作坊得到提质升级。

从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行动计划,到实施“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我省先后完成晋江、沙县等8个省级集中加工区试点建设,省级层面、设区市层面培育打造的小作坊示范点已接近500家。一批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甚至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逐步成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孵化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从一个产品走向一个产业,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各地积极探索“监管+服务”的模式,将食品小作坊的综合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市场消费等战略有机结合,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小作坊产业作用逐步凸显,已成为农产品深加工、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必须看到,小作坊的升级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采访中,监管部门反映,目前,小作坊的法律界定仍然不清晰,各地只能结合历史和传统情况,并综合考虑加工场所面积、工艺流程、布局设计等,对小作坊进行认定,给如何科学监管和规范发展提出了难题。我省小作坊产业基础弱,品牌创建力度不够,大部分还是区域品牌,还存在发展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研发能力不足、创新水平有限等问题。

小作坊是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小作坊监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小作坊的问题。

当前,要结合我省监管实际,进一步明确小作坊功能定位和监管工作思路。建立全省小作坊名录库,实时归集小作坊基本信息、日常检查结果、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确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现有小作坊监管制度体系进行梳理,从品牌、标准、名特优食品作坊、非遗保护、中华老字号等多维度,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文化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要引导小作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推进行业自律,鼓励和支持小作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小作坊属地监管,推进小作坊及食品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