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真君信俗连起两岸情

□本报记者 全幸雅 文/图

福州张真君祖殿

9月7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的张真君祖殿内人潮涌动,烟雾缭绕。“今天是张真君999周年诞辰,两岸信众都在庆祝。”福州张真君祖殿管委会主任卓海柱介绍说。

当日,在台湾屏东平寮圣皇宫,供桌上摆满了瓜果等祭品,信众们手持清香许愿祈福。屏东平寮圣皇宫青年会会长尤达伟说:“两岸同根同源,信众们共同崇尚法主公立德行善的品质,希望两岸信众能常来常往。”

张真君是何方神圣,为何深受信众敬仰?张真君又称张圣君,俗名张慈观,是永泰县月洲人,生于唐天祐年间。相传他体魄健伟,臂力过人,精通武术,为人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后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弟子收为门徒。当时福建瘴气疫疠流行,匪徒横行,民众苦不堪言。张慈观学法数载,才艺精进,经常为民除害,做了不少有益桑梓的善举,包括耘田、插秧、兴修水利等。后来他在闽清金沙溪坐化升天。老百姓为纪念这位行侠仗义的义士,便在闽清金沙建造张圣君母殿,在福州他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建造张真君祖殿,并奉其为“农业神”。

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的福州张真君祖殿,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明隆庆五年(1571年)大规模重修后,才形成今天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规模。2009年,该殿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晨光熹微,烟雾袅袅,走近张真君祖殿,只见其坐北朝南,正面是禇红色牌楼式砖墙,大门上直书“奉旨祀典”,下横书“张真君祖殿”贴金匾额,十分醒目。大殿内依序有藻井戏台、供采光的雨盖天井、廊庑、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构架,中祀张真君神像。殿宇规模宏伟,雕梁画栋,是珍贵的福州道教文化胜迹。

卓海柱介绍,在漫长的文化衍播中,张真君在福州由“农神”演变为了“商神”。福州及福建省内各地的商贾对其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视张真君祖殿所在地为“福地”纷纷云集于此,组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进行频繁的商贸活动。

明清年间,信奉张真君的商人们作为传播主体之一,将张真君信俗传入台湾。清末,张真君祖殿成为由商人子弟组成的道教斗堂——浣心堂的祖堂,张真君斗堂的创始人之一吴可珍后赴台湾创办了台北三奶宫斗堂济功会。

张真君信俗在岛内不断衍播,台湾专祀张真君的宫庙有60余座,而被家坛供奉及作为道教神庙陪祀的宫庙则不计其数。

因明武宗敕封“法主”神号,民间又称张真君为“法主公”。在台湾,每年法主公的诞辰祭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迎神会,称为“大龟会”。届时庙里会准备面制的红龟,以及糯米制的红龟粿,让信众们祈求许愿,谓之“乞龟”。还愿时,有些人会演戏酬神,敲锣打鼓地送迎大龟,谓之“还龟”。“乞龟”和“还龟”成为祭主公的重要民俗活动。

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张真君祖殿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场所、台湾同胞畅叙乡情的重要平台。2015年,张真君祖殿组团参加在台湾佛光山举办的“中华宗教传统文化联谊会”;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福州市台协会与台湾太子元帅台商联谊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宗教民俗活动,得到两岸张真君信众的积极响应……

时光流转,岁序更迭,由台湾信众捐赠的鎏金木质楹联、青石浮雕龙柱、百鸟朝凤支撑柱仍安置在张真君祖殿内,静静诉说着一段段两岸情缘。

卓海柱表示,祖殿将于今年底进行新一轮重修工作,期待重修后的张真君祖殿举办更多两岸民间交流活动,让两岸信众会聚一堂,交流叙缘,让张真君信俗文化在两岸生生不息。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