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向海求变 人海和谐

□刘益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水之深,莫如海也。

福建海岸线,自北而南,深水岸线广布,沙埕湾、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皆是不冻不淤、水深海阔的天然港湾。湾湾相望,迢迢相连,汇成万里海丝的八闽起点。

这里万帆云集,这里鸥鹭翔集。

这里波涛万里,这里浪接万国。

罗源湾,正是八闽海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碧海蓝天,帆扬千载。湾畔,填海造地,造田,造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平台。从此,一湾背靠一城,枕万里涛声,圆一个新时代的好梦。

千年罗源湾,是福州瓷器出海的原点,是新兴工业的平台,是现代新城的依托。

波光荡漾,水展画卷。

浪遏千重,帆抵五洲。

海天相望,海陆相连。海的远方是梦想,海的岸边,是梦启航的地方。

海面和地面,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姐妹,是远古与现当代的连接线,是农业文明与工业和服务业文明的聚合融合处。

因为海,才有海丝第一名城刺桐港城,曾于宋元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级大港;

因为海,才有漳州月港横空出世,成为全球大航海大贸易时代的中国门户和东方之枢纽;

因为海,才有福州和厦门于近代的崛起,引领晚清洋务运动的风气,并于百年后,再得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成功扮演福建外向型发展、融入全球的引擎;

因为海,闽东三都澳成为近代福海关茶叶输出的重要口岸,又为宁德在新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助一臂之力;

因为海,湄洲湾南北岸联袂振兴,数个30万~40万吨泊位,成为迎送全球超级巨轮的海上门户!

……

山海福建,因海而兴。

海上福建,向海图强。

罗源湾的一朵浪花,可能绽出澳大利亚矿山的热带气息。

罗源湾的一片帆船,从曾经连着新罗扶桑,到而今踏浪向远方,向海水环抱的各个大陆。

海以天为岸。

地以海为边。

在一个平地偏稀缺的国度,填海,是千年来中国沿海居民拓展生产生活空间的有效途径。

罗源湾围垦,就为山坳中的罗源县,再造一座新城。

有着“闽东夏威夷”美誉的罗源湾,是福建六大深水良港之一。这里地处罗源县城关的东面,海湾曲折,口窄腹大,形似葫芦,纵横数十公里。改革开放以来,罗源湾不断旧貌换新颜:从1993年松山围垦成功,到2001年白水垦区合拢;从规划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到涵盖整个罗源湾北岸建设面积31.46平方公里;从1992年9月罗源湾经济开发区挂牌,到1998年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开发区;从1999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和“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到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州港深水外港区,再到2012年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申请获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仅有4个产业项目,到2017年宝钢德盛、闽光钢铁两家“百亿企业”诞生;从1993年荒凉的沿海滩涂,到现在昼夜繁忙的产业园区,在罗源湾围垦的建设平台上,一步一个脚印,连续实现了一系列大的跨越!

罗源湾只是福建海湾发展的一个缩影。

向海要地,造福于民,成为梦向远方向高处飞翔的新起点,成为城市和产业转型的新平台。其功之巨,善莫大于此也!

但辩证而视之,围垦,并非百利而无一弊。海湾,对每个城市来说,是吞吐、净化、清污的肺部,海湾形成的大片湿地,是生物多样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生态的自然屏障。适度围垦,可促进人海共存、人海和谐,但过度围垦,则可能造成人进海退,破坏了海洋生态的风貌,阻挠了海洋天然环境的可再生和可愈合。所以,围垦必须有度,必须在不影响海洋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围海,谨慎造地,在海与地之间,选择最佳的结合点和生存发展点。

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并重的新时代,我们既要着眼于把海洋构建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亦需坚持生态环保理念,适度围海,合理用海,秉承保护为先,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让海洋的发展,实现健康永续的目标,实现人海始终和谐相生相伴的美好愿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