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续写好古桥文脉

□本报见习记者 尤方明

一头贯穿山水,一头联结古今,作为我国桥梁史上的“活化石”,廊桥是矗立于曲水奇峰间的珍奇瑰宝,是洞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廊桥是美丽的。它美在“编木结构”所体现的古人智慧,美在飞阁流丹的木衣锦绣,美在与自然风光的紧密交融,美在凝聚社情民意的平台价值。

廊桥同时是脆弱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人为因素的破坏,都可能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同时,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也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毕竟甘受孤寂、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并非人皆有之,更何况造桥不是一项能够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工作。某种程度而言,守艺要比护桥意义更加重大,任务也更加艰巨。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廊桥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之保驾护航。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廊桥的人文艺术价值广为人知,文物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造桥队伍中也涌现出年轻人的身影。

当然,廊桥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应通过对桥体本身、周边环境、相关文化史迹等要素的系统性保护,传递其完整价值;给予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必要的物质及精神激励,扶持他们收徒授艺、开展建桥实践;进一步加强宣教倡导,普及文物保护理念与知识,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廊桥保护行动;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廊桥保护的常态化机制与应急预案;充分挖掘廊桥文化资源,促进廊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使之在传承中得以“活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