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情/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建瓯市在整治乱埋乱葬的同时完善软硬件建设,为规范殡葬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筑牢软硬基础开启殡葬新风

□本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叶秋艳

日前,建瓯市殡葬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占地近500亩,含殡仪馆及配套设施、龙石山陵园和道路连接线项目,为南平市殡葬设施规模之最。该中心的启用,改善了建瓯城区原太平岭公墓已然饱和的状况,同时也为当地正在大力推进的殡葬改革创造了更好的硬件环境。

据了解,建瓯市户籍人口近54万,平均每年死亡人口约3200个,其中安葬安放在城区公墓、骨灰楼的约920个,其余2000多个分散安葬在14个乡镇。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及移风易俗的推进,建瓯乡村群众大多能够做到将去世亲人安葬安放到乡村公墓、骨灰楼或“三沿六区”(指沿铁路、公路、河流两侧,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地方。然而,仍存在部分毁林建坟现象。

建瓯市民政局调研发现,殡葬设施存在较大短板,成为当地推进文明殡葬遇到的主要问题。“我市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楼缺口大,主要原因是这类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审批难,同时也普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根据前期调研抓好问题整治,全力落实集中办丧设施建设,很快会在城区实现集中办丧。”建瓯市民政局局长吴章中表示。

为此,建瓯市政府投资3.4亿元新建殡葬服务中心,不仅极大提升殡仪馆及配套设施功能,龙石山陵园还规划建设有墓穴葬和节地生态葬8万个位置。除了城区这座高标准陵园,全市乡镇有望于2025年内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近期,建瓯市还出台《建瓯市殡葬管理办法》,研究通过《建瓯市殡仪馆改革实施方案》,市民政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殡葬接运工作的通知》。记者从这些文件中注意到,当地对遗体接运、办丧、骨灰跟踪、安葬等行为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对推进移风易俗、整治乱埋乱葬进行了责任划分,对加快全市殡葬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时间表。

近日,记者驱车从位于303省道旁的路标处拐入一条崭新的柏油路,通过一条500多米的隧道,就进入了建瓯市殡葬服务中心范围。在这座风景秀丽的花园式殡葬服务中心内,路两旁矗立着十二生肖石像,公墓区背山面河,视野开阔,鲜花绿树点缀在建筑群中。龙石山陵园一期建设的10000余个公益性墓穴,1600个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墓穴,5000个骨灰寄存格均已建成。中心不仅有综合服务大楼、食宿楼、火化楼、骨灰楼等建筑,还有多达25间告别厅。吴章中介绍说:“殡葬服务中心内不仅有陵园,还提供灵堂守孝、遗体告别、承办食宿等‘一条龙’服务,实现集中办丧,避免群众搞封建迷信、灵车游街、大操大办等不文明行为,同时也能减轻群众负担。”

在硬件建设补短板的同时,建瓯市也在持续完善殡葬管理的软环境。

“《建瓯市殡仪馆改革实施方案》是我市最终实现文明殡葬的关键性措施,我们从体制上进行深度改革,让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吴章中说,为适应新时期殡葬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瓯市重新梳理相关单位、人员和职能。该市拟对现有自收自支单位殡仪馆进行改制,设立全额拨款机构,协助主管局管理全市殡葬工作,不再承担经营任务;成立国有独资企业,承担遗体接运、火化、寄存等基本服务和全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引进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与之成立合资公司,从事殡仪市场服务,满足群众办丧需求。“相信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殡葬管理工作能得到更多群众认可,移风易俗能展现新的风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