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哈马斯“二号人物”遭以军暗杀身亡

标志着加沙冲突进一步升级

以色列无人机袭击现场

2日,救援人员在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的以色列无人机袭击现场工作。

2日,人们聚集在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的以色列无人机袭击现场。

1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展军事行动。

2日,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办公室,导致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等6人死亡。当地居民在空袭发生时听到巨大爆炸声。

阿鲁里是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首名遇袭身亡的哈马斯高级政治领导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起袭击事件发生在加沙地带之外,标志着已持续近3个月的加沙冲突进一步升级。

阿鲁里是谁

2日,哈马斯在贝鲁特南郊的一处办公室遭无人机袭击,目标建筑物的两层楼受损。除阿鲁里外,另有5人在袭击中死亡,其中包括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的两名领导人。

阿鲁里现年57岁。他曾遭以色列关押20余年,2010年获释但被迫流亡,近期主要生活在黎巴嫩和卡塔尔。他在2017年被选为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的副手,随后被正式任命为哈马斯“二号人物”,被视作卡桑旅的创建者之一。

以色列指控阿鲁里此前策划了多起针对以色列的袭击,威胁要“清除”他。一名哈马斯官员表示,巴以去年10月爆发新一轮冲突后,在卡塔尔和埃及的停火斡旋中,阿鲁里也是“谈判核心人物之一”。

“定点清除”的行径

此轮冲突爆发后,以色列不仅誓言要在加沙地带彻底消灭哈马斯,还表示要在全球范围追杀哈马斯关键人物和高层。

一直以来,以色列寻求以“定点清除”的方式暗杀哈马斯及卡桑旅领导人,以削弱哈马斯力量。哈马斯创始人及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2004年遭以色列暗杀。同年,另一哈马斯领导人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也遭暗杀。

此前,以色列还试图暗杀哈马斯现今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以及流亡在外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

此次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政府和军方没有直接就空袭贝鲁特南郊发表评论。但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哈加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方将继续打击哈马斯,并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

黎巴嫩总理米卡提当天对这起袭击事件予以谴责,并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的侵略行径”。他说,这是“以色列犯下的新罪行”,其目的是让黎巴嫩进入新的对抗阶段。

哈马斯政治局成员伊扎特·里什克当天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暗杀阿鲁里是“懦弱行为”。

“不会没有回应或惩罚”

袭击发生后,哈尼亚谴责这是“恐怖行径”。哈马斯方面表示,已通知卡塔尔和埃及等斡旋方,冻结与以色列的“任何谈判”。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誓言报复,强调将继续抵抗以色列占领。伊朗外交部表示,这起袭击将在更广泛地区引发反应。

以色列目前已处于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好应对黎巴嫩真主党做出的反应。

此轮加沙冲突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声援哈马斯,其军事组织在黎南部边境地区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军不时还击。此次无人机袭击据信是以色列首次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地区。真主党在一份声明中说,此次袭击“不会没有回应或惩罚”。

美联社分析,阿鲁里之死可能引发黎巴嫩真主党猛烈报复以色列,甚至导致双方全面开战。黎巴嫩真主党在本轮巴以冲突中袭击以色列目标以策应哈马斯,以方回以空袭和炮击。黎巴嫩真主党2日警告,以军针对阿鲁里的空袭是对黎巴嫩安全和主权的“严重侵犯”,“这一罪行不会免受惩罚”。

拜登政府忙撇清干系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空袭由以色列国防军发动。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援引以色列和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方事先不知情,以色列政府在暗杀行动开始后才通知美国政府。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弗洛伦西娅·索托·尼诺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先前警告,本轮巴以冲突存在从加沙地带外溢到更大范围的危险,阿鲁里遇害事件证明这一判断。

美联社同样指出,阿鲁里被暗杀标志着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可能出现严重升级,凸显本轮巴以冲突在中东地区引发更大范围冲突的风险。

阿鲁里遭暗杀,正值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问以色列之际。美国政府正试图避免冲突外溢,反复警告黎巴嫩真主党及其地区盟友伊朗不要使冲突升级,却没想到以色列在背后来了这么一手。

《以色列时报》《耶路撒冷邮报》1月2日晚均以知情人士为消息源报道,布林肯已经把对以色列的访问推迟到下周。

盘点无人机袭击事件

近年来,使用无人机实施暗杀的事件不时发生。

其中,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普遍批评的是美军滥用无人机的恶行。多年来,美国军方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等多个国家以“反恐”为名发动无人机空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

近年来其他一些重大无人机袭击事件还包括:2021年11月,伊拉克总理穆斯塔法·卡迪米在首都巴格达的住所遭无人机袭击,卡迪米躲过袭击未受到伤害;2020年1月,美军使用无人机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外炸死伊朗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

本专栏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