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岩学院:聚力培养红色精神特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这次项目的开展,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闽西这片红土地,有特别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日前,在谈及参与闽西红色军工遗址项目实地调研的体会时,龙岩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许博同学这样感慨道。该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

“闽西不仅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和经济中心,也是红色军工的摇篮,在人民军工精神的产生、弘扬和传承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玉凤教授介绍,近年来,她带领学生团队对闽西红色军工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调研并开展广泛传播活动,让学生在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中,感悟人民军工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在杨玉凤、陈秀香等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团队走访了闽西有记载的20多个兵工遗迹,与5个相关单位专业人士进行了座谈,采访了40余位兵工厂相关联系人和附近居民、80多位退伍大学生、200多位大学生和教师代表,开展了3000多份问卷调查。

通过这样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以前,许博参加过红色故事演说大赛、红色运动会、“爱我国防”演讲大赛等活动,当他深入闽西大地调研时,他对闽西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新罗区山塘兵工厂旧址、永定西溪兵工厂等地调研时,我了解到,闽西‘四大暴动’期间,不少小作坊就已经开始制作土枪土炮。在红四军转战闽西期间,当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又遭到国民党的封锁,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仅靠几把锉子、榔头、钳子和几台风箱,以及老百姓献给工厂的其他工具,制造出了土枪土炮和弹药。我想这就是军工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也是军民一家亲的体现。”许博坦言,作为调研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已经在不自觉间践行了这种军工精神,不再回避问题,而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得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李美霖同学是项目团队成员之一,也是一名本地人,从小从爷爷奶奶那知道一些闽西红色故事。作为学习新媒体专业的她,参与这次项目的初衷是想通过镜头记录闽西红色历史,更好地传播闽西红色故事,把家乡宣传好。

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她的思想认识也得到了转变和提升。“当我听到,在1929年‘三打龙岩城’战斗中,山塘兵工厂的吴义煌将他刚刚研制成功的九节龙炮扛在肩上,用人体当炮架,因炮弹炸膛壮烈牺牲时,我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李美霖说,“对于这个项目,我是越做越想把它做好。”

作为根植闽西红土地上的高校,龙岩学院重视红色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通过成立中央苏区研究院,开设《红色闽西与中国革命》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共和国文化摇篮——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展馆,举办红色故事演说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和调查研究等系列举措,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让每位学子都了解闽西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聚力培养具有红色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黄德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