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踔厉奋发 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2024年莆田两会综述

□本报记者 林爱玲

莆田城区航拍图丛文俊 摄

1月8日、9日,政协莆田市八届三次会议、莆田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开幕。肩负着全市人民的期望和嘱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怀信心、齐聚一堂,共同话民生、议改革、谈发展,为推动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集众智、汇众力。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莆田建市40周年。一年来,莆田上下承压并行,干中求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妈祖文化、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写入重大国家战略规划;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获中国鞋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食品产业名城等称号;“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的莆田模式得到国办推广,“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莆田经验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一个个成绩,是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结出的累累硕果,让代表、委员豪情满怀、干劲十足。

当前,莆田正处于爬坡过坎、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一个‘实’字,勇立潮头、守正创新,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莆田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迈向高山之巅!”2024年莆田两会胜利闭幕,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铿锵的话语激励着全市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坚守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地一城的发展,系于实体经济。

建市40年来,莆田厚植实体经济沃土,风雨兼程,一“城”又“城”。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到中国鞋都,从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到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一路走来,步履铿锵。

据统计,莆田全市工商登记民营企业约14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5%以上。近年来,莆田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根据投资热点,梳理出13条重点产业链。目前,莆田拥有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海峡两岸生物技术和医疗产业合作区、中国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鞋业出口基地等多项荣誉,吸引永荣、华峰、三棵树、百威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莆田。

“民营经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在产业集群方面,要统筹好产业布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让民营企业享受更多红利。”莆田市人大代表、新万鑫(福建)精密薄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林建议,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建立企业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要加快产业链向研发、材料采购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加工环节转移到国外或内陆地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莆田市人大代表、莆田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建平说。莆田市人大代表、莆田市筱塘小学校长阮丽斌认为,要设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建立民营企业人才信息库,为莆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成立产业链专班、市招商服务中心,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发一张图各端接口,实现对项目全流程移动化、可视化管理……莆田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1至8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7万户、同比增长44.05%,新增数位居福建省第2位,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

沿着“实体经济,产业强市”这条路继续前行,莆田已在着手布局下一步棋——抓龙头、重招商、强产业、兴园区,以创新、数字、品牌“三大战略”赋能13条重点产业链,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新兴产业集聚力、现代服务业带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人民至上

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健康莆田纵深推进……两会期间,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过去一年,莆田落细一张张“民生清单”,兑现一条条“幸福账单”:民生三个“十大工程”圆满收官,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揭牌落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居民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分别增长6.5%、3.8%,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速健康莆田建设,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上下足功夫,在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上持续发力,在发展民生事业上用心用情,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莆田市政协委员、涵江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陈黄冰建议,积极探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方便快捷就医。

莆田市人大代表彭剑锋说,要加大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注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服务保障制度。要在专项人才和定向人才的培养力度、政策引导上多下功夫,补齐公共服务意识、制度、人才短板,持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莆田市政协委员吴政锋建议,探索农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农人”,以人才带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林欣建议,在加快推进“十里风光带”建设的同时,有前瞻性地建设智慧景区,完善停车位等设施。

在基层治理问题上,莆田市政协委员温斌建议,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街道办)、村(居)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

坚持生态优先

绘就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3年末,《莆田依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木兰溪样本》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事件。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25年来,莆田市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和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木兰溪综合治理也成为科学治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回望2023年,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城市扬尘“点题整治”,实施木兰溪流域治理、城乡污水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深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分类资源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的实施,一步步筑牢莆田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

“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厘清水系治理逻辑,实现水美乡村建设从分段治理到全流域治理。”莆田市政协委员吴建通建议,大力培育水美产业品牌、水美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水美+历史”“水美+生态”“水美+研学”等系列标杆品牌。莆田市人大代表谢凤池说,要加快木兰溪生态廊道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护、步道延伸,把木兰溪沿线景观打造成宜居生活的幸福长廊。

空气质量达标率96.4%,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100%,国省控点位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6.2%、全省第一,木兰溪全流域国土绿化项目入选全国试点。数据和成绩都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新征程,莆田久久为功、逐绿前行的行动方案已落图:持续开展木兰溪治理成就展、学术研讨、主流媒体木兰行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木兰溪治理理念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建设水生态安全保障、南北洋河网整治等项目,创建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实施湄洲岛生态修复工程,探索推行“碳票”交易制度,建设生态零碳岛;开展闽江口城市群莆田段水资源配置引调水工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