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以“协商”聚合力 促民营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杨凌怡 苏益纯 通讯员 赵琎 刘钦赐 林婷婷 肖显云

在古雷南10^#-11^#泊位,门座起重机正吊装PTA产品上船准备海运。 (资料图片)

三宝集团智慧综控中心一角 郑文典 摄

省重点项目威驰腾工作人员在赶制海外订单。 洁莹 摄

闽西南漳州智能制造基地俯瞰图 郑文典 摄

日前,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期间,漳州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368件。经初步审查,共立案286件,暂不立案82件,立案率为77.7%。

不追“数值”,看重“言值”。今年的提案重点围绕漳州市发展大局建言献策,反映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提案更加突出“不调研不提案”原则,确保提案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相关部门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形成合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和自己擅长的领域相结合,这样提出的意见建议才够专业,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判断。”今年是建筑界人士陈明杰委员履职的第三年。两会之前,他去深圳考察,发现深圳市的装配式建筑有了法规保障,由此提出《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提议统筹协调推进绿色装配式建筑。

他建议应积极发展安全健康、环境友好、性能优良的新型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大力支持钢结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动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对此,漳州市住建局新型建筑材料科科长赵矩民表示,提高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此前,漳州已出台措施鼓励建设、施工企业使用漳州市绿色建材目录产品,要求设计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绿色、新型建材。下一步,漳州将继续完善漳州市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方便企业选择。只要符合绿色建材评价技术条件、符合企业入库必备条件,无论是本市还是外市企业,产品都可以申请加入目录。在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省市级样板村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目录内产品,以财政融投资项目带动社会投资项目应用,形成蝴蝶效应,逐步提高漳州市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漳州要实施“三头六臂千手”行动,加快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此,深耕冻干食品产业的委员张彬彬颇有感触,他提出《关于提升冻干食品企业创新活力的建议》,提议冻干食品工厂应积极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漳州市工信局消费品工业科科长吴翊民表示:“我们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会继续通过技改贴息贷款、技改设备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予以支持。我们会注意引导企业积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与激情,比如组建‘劳模骨干团队’‘专家导师团队’‘创客团队’等,把‘人力资源’转变成‘人才优势’,并建立共享学习机制,激励员工全面参与创新。”

提振民企科创信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这几年的发展重点。”提案执笔人九三学社漳州市委员会秘书长沈魁敏说,2023年漳州统计年鉴显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及矿物制品等传统行业的比重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偏低。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的工作力度,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于科研成果引进和转化工作,需要从建立科技成果引进信息网络、加强科技信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予以重视。

围绕提案,漳州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对外合作科科长蔡志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速度确实不够迅猛,产业占比偏低。去年以来,漳州市一直推动本土企业与省外优质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加强互动。目前,漳州市技术市场共汇集科技成果55421项,发布技术需求233项,促成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36亿元。下一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问题,漳州市科技局计划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借助“线上线下双促进”的技术转移服务,让企业有更多机会与专家、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沟通,促进成果转化。

同样聚焦企业创新项目落地的还有民进漳州市委会组宣科四级主任科员陈志鹏,他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研发项目的确认上。

“对于创新型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项目研发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一些企业因为不懂得如何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没有享受到扶持政策,这很打击企业的研发投入信心。”陈志鹏提出,为了避免因这类信息差导致的问题,需要对企业研发项目确认工作更加细化,让企业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投入研发,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科技局计划与税务局、财政局联合组织开展全市企业研发项目确认试点工作,聘请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指导企业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确立具有创新特色的研发项目名称,避免企业因研发项目名称过于单一,导致研发费用归集后被核减;同时,促进企业提前谋划研发方向、确定研发项目、规划技术路线,让企业能够享受更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漳州市科学技术局政策法规科陈明木回应。

园区标准化建设

在会议上,委员黄佳生和黄钦苗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漳州园区标准化与配套设施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建设’是新型的标准化厂房建设理念,不能将之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厂房,需要更进一步,让园区建设更加标准化、规模化、高质量,可以先抓1至2个试点园区,再以点带面,让‘产城人’一体模式推广开来。”黄佳生说,同时,针对园区建设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通过国企打头建园区,民企带来运营经验,优势互补,从而打造更多“千亿园区”。

“这个提议很好,与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对于高质量园区的打造,芗城区将发挥金投集团有限公司区属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势,探索‘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让园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金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林靖回应,“同时,我们还和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漳州信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入合作,推动闽西南漳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语堂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黄钦苗则关注园区配套设施,他说:“园区就是一个生活圈,员工在里面生活工作,不能让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成为负担。”

对此,长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戴聪华回应,作为长泰区民营经济的活跃区,长泰经济开发区共有外来务工人口4.2万人,在全区占比最大。为了给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23年,开发区共谋划15个项目,涵盖广场、医院、幼儿园、托育中心、人才公寓等,这些项目竣工投用后,可在开发区内形成15分钟生活圈。他们会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提档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