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顺着这条路,我找到了自己的原乡。”台胞彭忠义激动地说。
不久前,在手机族谱上反复确认过后,彭忠义从台湾新竹赶到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后肖自然村。在彭氏宗祠里,他将自己带来的族谱与当地彭氏族谱一一对照。最终,彭忠义确认自己就是彭氏天禄公二十一世、居住同安区五显镇后肖自然村的三房彭用斌的后裔,并与该村的彭金淑查找到共祖、彭用斌长子——彭孔敬。
“台湾彭氏传承数十代,从未停止过修族谱,为的就是能让子孙后代找到原乡,找到回家的路。”彭忠义说,“这600年来,大家散布到各地,但还是知道要回大陆寻根。”
面对台胞寻根的需求,厦门正集结力量,积极探索两岸族谱数字化,助力两岸同胞更快速、更准确地寻找共祖。
数字化助力台胞寻根
彭忠义顺利寻根,得益于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推出的KFA手机族谱系统。
打开微信,搜索KFA手机族谱微信公众号,进入两岸族谱数据库,只要能提供相关祖源资料,比如居住地、官职、昭穆,或是祖先的名、字、号等关联信息,不到一分钟,便能查看“世系血脉图”“五服九族”,进行“三代溯源”“一键寻祖”。
如此便捷,靠的是数字技术。
“传统的族谱多为手抄本,保管、查阅困难,以前许多来大陆寻祖的台湾同胞,只能在浩繁的书海中翻阅查询,有时花费几天时间只能找到一点线索,费时费力,给迫切需要寻根谒祖的台湾同胞造成很大困扰。”中华大族谱技术理事、KFA电子族谱著作权人邱盛樑说。
数字族谱,应时而生。
江艺平,是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召集人。从事林业工作的他,多年热心姓氏源流和族谱研究。10多年前,他找到从事软件开发的大学同学邱盛樑,共同研究传统族谱数字化、网络化。“当时我们拿到了国内最早一批电子族谱软件著作权。”
打造数字族谱,收集纸质族谱是基础。
走进位于厦门同安的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这座四层楼共有房间55间,保存有纸质族谱2000多册,设有詹姓、彭姓、许姓和江姓等馆藏族谱专区。
江艺平介绍,厦门民间收藏的族谱数量众多,然而存放分散不便查阅,静态收藏难以发挥寻根溯源、续谱接谱的功能。“我们在前期积累基础上,建立了‘两岸家谱’大数据,将纸质的族谱电子化,为台湾同胞寻根提供便捷通道。”
在江艺平等人的推动下,如今录入的电子族谱已有5万多册,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岸的彭氏族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族谱撰修正逐渐运用数字化技术,取得系列新成果。越来越多的数字家谱软件问世,华夏宗谱网、怀恩家谱网、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百姓家谱……许多App、网站、小程序都能发布寻根信息以及创建数字家谱。
电子族谱平台众多,其中也不乏“两岸”主题。去年底,历时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岸关系族谱资料数据库建设”完成,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谢必震教授主持,该数据库收录了闽台两地296个姓氏族谱资料,共6186种族谱、43986册、450万张图片。
记者还了解到,2016年,闽南师范大学就策划编辑了《台湾族谱汇编》,2020年,又编撰了《台湾族谱续编》。当前,该校正积极推进族谱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数字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族谱的桥梁纽带作用。
如今,在数字族谱领域积累多年的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也谋求进一步推动两岸族谱数字化。
“我相信数字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排除一些错误的资料以后,可以有更完整正确的东西在平台里。”彭忠义说。
期盼更多力量参与
厦门开展海峡两岸族谱文化交流具有明显的优势。
20多年来,以厦门姓氏源流研究会为主导的诸多民间姓氏文化社团与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等团体建立了密切关系,收集了大量的两岸民间族谱。据介绍,厦门单位与个人分散收藏的各种纸质族谱和电子档族谱达5万册以上,收藏量居福建省首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逾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地在福建,其中,厦门占14.7%。许多台湾同胞纷纷选择厦门作为回乡联谊恳亲的首选地。两岸同胞渴望通过姓氏文化研究,加强民间往来,营造和谐氛围。
以同安为例,据《同安县志》记载,现存台湾民间1026部祖籍是同安的族谱中,可确定明清时期同安有68个姓氏1000多个家族移居台湾。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台湾地区收藏的族谱达6000多种1.5万册以上。大陆有关台湾族谱的收集与整理也取得不少成果。如《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台湾文献汇刊续编》《台湾族谱汇编》《台湾族谱续编》等先后出版,这些族谱汇编为台湾同胞到大陆寻根谒祖提供了坚实的资料依据。
然而,将这些族谱数字化,却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大量的人工录入和软件开发工作。资料核实如果面临困难,录入一个姓氏可能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记者查阅发现,“两岸关系族谱资料数据库”虽完成了296个姓氏族谱的电子化,但内容以照片为主,数字化程度高的“族谱树”则需更多人在线完成修谱。
“希望更多台湾同胞能够加入数据库的建立。”江艺平说,“我们将努力推动数字族谱平台建设,协同海峡两岸各姓氏召集人,持续发掘和收集两岸民间谱牒资源,倡导两岸民间社团、谱牒爱好者开展共建共享,着力把中心打造成两岸宗亲寻根谒祖的平台。”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文金教授建议,可以深入台湾各地收集族谱文献,建立族谱资源信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族谱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护,建立智慧型信息共享平台。
邱盛樑表示,数字族谱一旦建立,很容易统计各个地区或各个世系和年代的繁衍情况,为研究种族人口迁徙、世代变迁和了解某一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很好的关联信息。“我的梦想是让千百万族亲同在一张谱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姓氏大联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