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她的心,不再流浪

□本报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方瑜晃 游晓璐

2024年首场寒潮来袭,连日来,莆田市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逐一慰问、探望各类重点跟踪回访对象。

45岁的姚静(化名)是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人,是民政部门关注5年之久的流浪返乡人员。如今的她,解开心结,重获新生。

“有了工作,春节还能存下一笔钱,我真的很开心!”看到来访的民政工作人员,姚静欣喜上前。只见她的头发梳理整齐,面带喜气,全然没有了以往颓丧的样子。

许多年前,高考失利的姚静选择出走,辗转多省并与家里失去联系,家人多番寻找无果。2018年,她被北京市救助站接收,并由莆田市救助站组织接回。

受助返乡后,姚静仍是郁郁寡欢,又无收入,涵江区民政局主动为她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并定期展开走访帮扶。

“我现在还年轻,特别希望能自食其力。”姚静提出这一想法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当即为她多方联系。“上个月,我们帮助姚静在荔城区西天尾镇的一家鞋厂找到了工作,她很高兴,也很珍惜。”涵江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陈闽聪说。

流浪返乡人员要重新融入社会,往往在就业技能、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莆田市民政部门建立“探访关爱”机制,逐步改变了许多返乡流浪人员的生活境遇。

近年来,莆田市针对救助机构服务对象需求多样化、救助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不断完善纵向贯穿“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管理机制,横向连接民政、公安、城管、卫健、财政等部门,完善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立体化救助服务体系。此外,引导高校、社工、社会公益力量等参与流浪人员救助工作,按照“访、帮、励”原则,全方位提升救助服务成效。

“莆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经常出现受助人员不会说普通话、沟通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借助莆田学院汇聚各地生源的优势,成立了方言翻译志愿服务队,尽可能贴心、到位地帮助各类困难群众。”莆田市救助站站长林洪清介绍道。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莆田市救助机构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11人次,帮助69名受助人员找到亲人;去年11月入冬以来,全市民政部门组织走访困难群众1.2万余人次,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6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0.7万人;在“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中,主动巡查救助623次,发放棉被、衣物、食品389件,救助流浪人员144人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