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村里,能否做到既省钱又办成大事?清流李家乡罗坑村自创“罗坑工料法”,不搞大拆大建,只做符合自己的,采取“工分制”、就地取材、村民参与等办法,让原本破旧的罗坑村华丽转身

“工分制”又现罗坑村

□本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吴火招 吴扬秋水

进入腊月,罗维春不再接外面的泥水活,而是全身心地在村里进行裸房粉刷。“这几天都在樟树坑粉墙,我家所在的溪坂组已经粉刷好了,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大,大家积极性高,现在墙面、地面、水塘,到处都变得干净漂亮了。”罗维春说,帮村里干活,虽然赚得不如外面多,但是自己的村子,自己受益,现在只要天气好,一到傍晚,就会光脚去沿河石子路上走路锻炼。

罗维春所在的清流县李家乡罗坑村,位于省级森林公园大丰山脚下,村内穿流而过的溪流清澈见底,河岸两旁的石子步道、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微菜园”、统一的淡黄色立面……袅袅炊烟中,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很难想象,这是之前到处破旧房、鸡鸭棚、烂泥塘的罗坑村。

清流县拥有闽台千亩樱花园、省级森林公园大丰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续多年举办樱花节活动,每年吸引来自周边游客20多万人次,樱花基地所在的赖坊姚家村党支部通过改造提升停车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每年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通过党员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开设农家乐等,实现村民增收。

“赖坊樱花季和国庆大丰山露营,每年都有巨大的人流量,其中从厦门、泉州、龙岩等地来的游客会经过我们村,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上千辆车。”罗坑村党支部书记罗瑞金说,怎么样用好这些资源,像姚家村一样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必须先从人居环境改造入手。

这就涉及钱和人的问题。人工从哪里来,怎么做才能省钱?

首先考虑资金,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18万元左右,要拆更要建,特别要建设步道、清理池塘、立面改造、古宅修复等,工程预计得上百万元,乡里给了10万元人居环境启动资金,缺口资金仅靠村集体经济收入无法想象。

没钱怎么办?“村里从实际出发,不搞大拆大建,只做符合自己的,包括采取‘工分制’、就地取材、激发村民参与等办法。”罗瑞金说,当地人自己称这种办法为“罗坑工料法”,其中关键之一是“工分制”。

以建设步道为例,罗坑村沿溪而建,溪中石材多样,取用方便,用来建设步道,既可省下材料费,也可借此机会整治河道。

如何在省钱的情况下,又能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实现村民增收?村里借鉴上世纪70年代村民参与琴源水库“筹工筹劳”建设的工作模式,创新建立“工分制”,鼓励群众参与河堤休闲步道、水渠等建设。

“捡石头的、砌路的、拌砂浆的,人人都参与进来,造价预算需要12万元的600米休闲步道,仅花费了5万余元便完成建设,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实事、低成本原生态。”罗瑞金说,而“工分制”的使用主要在农闲时期,也就是每年三四月和7月至11月。农忙期村民在田里干活一天170元,但是闲下来后,几乎没有额外收入,通过吸纳他们参与进来,一天不仅有100元工资,村里还会额外赠送20积分,等于5元钱,积累之后可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接着开展裸墙整治,村里发动本地工匠根据石灰、水泥、稻草等不同材料的配比,通过多次摸索尝试,研制出了“罗坑工艺”的涂料进行粉墙。

“自己配比的原料涂出来是仿古的淡黄色,全村人都觉得比雪白的腻子粉好看。另外,泥水工都是本村的,他们收的工资都低于市场行情价,有时碰到很忙的时候,免费帮忙几个小时的工匠也有。”罗瑞金说。

遇到村里没有的原料,5万元以下的,村“两委”会组成购买监督团,3人当面询价,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最便宜的,另外一人负责购买,所有的明细还会通过村里的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示。

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还安排了人轮流值班,涉及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事情,都一一发到群里,增强村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营造全员参与一起干的浓厚氛围。

“村里的整体环境现在已经整治出来了,还留白了3000多平方米的空地,准备结合自身定位发展农旅产业。”罗瑞金说,村里有老建筑,有酿酒产业,有漂亮的溪水资源,准备围绕“琴缘驿站”主题定位,按照“动静结合”的方式,谋划建设休闲驿站、露营基地、溪边戏水、森林乐园等基础设施,并邀请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引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村口的小酒馆已经建设完成,其他相关的项目建设正在陆续推进。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村庄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关键在于钱和人从哪里来。

现实是村里要办点事不容易,特别是偏远乡村。没有钱就没有人,没有人就做不成事。那么没钱就不做事了吗?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办法。罗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和节约建设资金之间找好平衡,充分借鉴村民易于接受的、历史上使用过的“工分制”,加以创新丰富和发展,并总结出了“罗坑工料法”,使村庄环境整治顺利实现,村庄和村民都出现全新面貌。

乡村振兴,村民增收,口号不需多,办法不能少,尤其是从当地实际出发的办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