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林森故居见证闽台情缘

□本报记者 全幸雅 文/图

28日,“台胞寻根闽都行研讨会”在福州举行。在两岸嘉宾见证下,“台胞寻根示范点”在林森故居挂牌。这是福州“台胞寻根工程”中的首批“台胞寻根示范点”之一。

“我们计划为林森研究会在台北、台中、高雄设立联络处,开展两岸林森研究活动,将组织在台闽籍林氏宗亲和台湾年轻人到林森故居参访交流。”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创会理事长陈汉光说,希望借助林森故居搭建两岸文旅交流的平台。

林森祖籍福州闽侯县,年轻时曾在台湾求学、工作,并参与抗日斗争,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台湾是林森成年后社会生活及革命活动的起点,他曾说,台湾是他的第二故乡。

1887年,林森考入台湾中西学堂。1890年,又考进新设立的台湾电报学堂,毕业后进入台北电报局工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台湾各界向清政府发去的抗议电报和向各地拍发的求援电讯,林森在台北电报局都积极配合,及时帮助发出。当年5月,清政府驻台机构包括台北电报局要撤往海峡西岸的福建。但满腔爱国情怀的林森却留了下来,投入反对割台的抗日斗争中。”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史研究专家林山介绍,当时,林森和电报局同人、学堂师生组织地雷队抗击日寇,后来还参加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抗日队伍。台湾沦陷后,林森被迫回到福建,他以自己在台湾的亲身经历四处演说,并结交有志青年、联络革命志士一同抗日救国。

“后来,林森因被清政府通缉又返回台湾,以法院通译职业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在翻译时保护被捕同胞、爱国志士,也与许多台湾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闽江学院教授、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学术部主任林友华介绍,1903年,林森在上海成立旅沪福建学生会时,还亲自发展来自台湾的林薇阁、蔡法平为福建学生会会员。

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的林森故居,是一座单进砖木结构的老式平房(如图),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凤港村乡亲、台胞共同集资建造。在福州仓山程埔路还有一座林森公馆,如今这里已成为两岸民众体验非遗文化、寻根溯源之地。而在宝岛台湾,同样有许多以林森命名的地点和建筑。比如,林森公园、林森路(大道)、林森纪念堂等等。

近年来,两岸围绕林森举办的研究和交流活动频繁。2015年,两岸专家学者会聚福州,参加“林森与抗日战争”论坛;2018年,纪念林森诞辰15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400余人参加活动;2023年11月,福建省林森研究会以“林森与祖国统一”为主题,举办讲座、图片展、座谈会等活动,弘扬林森的爱国主义精神。

福建省林森研究会会长、林森族亲林武秀说:“随着‘台胞寻根示范点’的挂牌,欢迎台湾同胞来林森故里参观交流,感受林森的爱国心、两岸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