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拼搏敢闯,驱动新一轮发展

□本报记者 何金

作为莆田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伴随着改革开放,涵江区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过程,在诸多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力军。

今年恰逢涵江区设区40周年,涵江区40年来的改革史、开放史和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史。40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涵江产业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就了莆田乃至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1979年,在改革开放大幕开启的第二年,莆田第一家民营企业——莆田晶体管电子公司宣告成立。此后,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各类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历经40年之久,发展的动力持久不衰。

在涵江区采访期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涵江区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动力十足、活力仍在,面对挑战,更多的民企选择了不畏不惧、迎难而上——唯有转型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有未来。

我们感受到,首先是民营企业的韧性和企业家身上的斗志。从一家小店、小作坊起步,方家铺子两代企业家接力传承,蹚过了一道道发展难关;荣兴机械,面对一次次行业、企业发展瓶颈,公司拒绝“躺平”,而是一次次擎起创新大旗,爬坡过坎,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附加值引领行业发展……从这些企业案例,我们看到了不屈、顽强,体会到了当地民营企业压不垮、摧不毁的向上精神和强大韧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掌舵人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核心要素和决定因素。采访中,我们感受到了两代涵江民营企业家身上拼搏、敢闯、创新的共同精神基因和特质。这,是企业发展、转型的最大依托,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法宝,更是当地民营经济、产业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涵江区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从电子到鞋业,从鞋业到服装,从服装到食品、机械……涵江区的产业门类呈现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采访中,当地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反复告诉记者,涵江区的产业布局力求多元化——“不将鸡蛋放一个篮子”。“多个篮子”的产业发展策略,使得涵江区的民营经济产业门类更齐全、业态更丰富,在10多个产业加持下,当地的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正是这一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使得涵江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涵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亿元,同比增长3.5%,总量居莆田全市第一。此外,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等多个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莆田全市第一。

采访中,记者还感受到了涵江民企的创新激情。客观地看,作为莆田民营经济重要区域,涵江区的民营企业多集中在食品、鞋服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在产业转型大背景下,这些产业,很多面临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现实困境,转型压力陡增。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涵江区的民企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力。

数据显示,2023年,涵江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及每万人拥有量,均居莆田全市第一。创新驱动,成为涵江区民营经济转型的重要法宝。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转型风向趋势的大背景下,涵江区民企的创新动向,值得点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