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本报记者 方炜杭

很少有一座城市像三明一样,有着鲜明的工业印记。

福建省的第一炉钢、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音机和洗衣机都制造于三明,三明工业曾经在省内名列前茅。

很少有一座城市像三明一样,迫切地需要产业的生态化。

站在三明市的地标麒麟山向西望去,是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沙溪两岸,一侧是坐落在山水之间的楼房,一侧是高耸的烟囱和连片的厂房组成的“十里钢城”。工业与城市如何共生?如何迈好新型工业化之路?都是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命题。

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工业绿色化发展,就是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工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运用绿色新技术、绿色新要素、绿色新业态和绿色新模式,打造出高效、低耗、低污、低碳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工业体系的绿色化发展水平。目前,三明资源加工型的传统产业仍占全市工业总量近六成,这也意味着三明在迈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制造道路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要下更大的功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产业是经济之本,绿色是产业之本。近年来,三明市把绿色制造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加以推进,让绿色成为三明工业的亮丽底色。

穿行在三明的园区、工厂车间,我们欣喜地发现,工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走进三明市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捡垃圾”已经告别了传统印象中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杂乱无章,各种废旧钢铁经过无害处理、分类加工,变成一个个等待回炉再造的立方体,企业还把厂房屋顶用于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达1.5万千瓦时,可满足企业总用电量的五分之一;在清流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发现,减排治污的方法用对了同样有利可图,管理方当好监督者的同时当好服务员,解决企业绿色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企业家与管理方双向奔赴,共同朝着实现2025年“污水零直排区”的目标努力。海斯福则致力于改变化工行业高能耗、高单耗、高污染的现状,集中力量发展绿色化工、循环化工、节能化工,坚持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据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公布的数据,2023年,三明市三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8,全年没有发生污染天气,为全省设区市唯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