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省级党报联动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

巢湖,打好碧水保卫战

□安徽日报记者 夏胜为

深秋时节的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程兆 摄

近年来,部分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氟化物出现超标现象或浓度上升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认为,从巢湖流域治理来看,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新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未雨绸缪加强氟化物排放管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实现巢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陈红枫表示,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中,氟化物超标断面数量仅次于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常规因子超标断面数,对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带来挑战。

含氟工业废水来源集中在光伏、半导体等电子工业和电镀、氟化工、玻璃制造、金属冶炼等行业。近年来,随着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快速发展,含氟工业废水逐渐成为地表水环境中氟化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相关产业规模扩大,向水环境中排放的氟化物总量将不断增加,对水环境承载力形成冲击,可能带来环境与健康风险。

陈红枫认为,当前涉氟行业废水氟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监测与监管体系不完善;部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时间较早,有些标准氟化物排放限值较宽松;部分省市发布的地方标准加严了废水中氟化物的排放浓度控制要求,但是部分区域提标的环境改善效果会因为其他地区氟化物排放总量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打折扣。

“多措并举加强对涉氟行业含氟废水排放管理、有效降低氟化物排放总量刻不容缓。”陈红枫建议,开展涉氟行业含氟废水排放动态摸底调查与监测,为探索提出氟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科学确定氟化物排放管理重点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涉氟行业分布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氟化物加密监测,建立临界超标预警机制,加强对饮用水安全的保障。

她建议,及时修订相关国标,增强标准协同性,避免因标准不协同,造成社会治理效率不够优化、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不理想。完善对相关涉氟行业氟化物的排放许可管理,将氟化物纳入总量许可范围,探索逐步实现浓度与总量“双控”。研究推进相关涉氟工业园区和企业污水处理厂排口的氟化物自动监测系统,并实现数据联网,加强监管,推动含氟废水治理提标升级。加强氟化物源头减量替代清洁工艺、氟化物深度处理、含氟污泥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精准治污。

近年来,合肥市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大力推进巢湖治理、保护与修复,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3年,巢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明显,南淝河水质历史性达到Ⅲ类水平。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形成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自2021年至今,巢湖已连续三年基本实现沿湖蓝藻无明显异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