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征辉的散文,像烹一壶水仙,茶香氤氲,饮之,通体舒畅,细品,神清气爽,回味,丝丝缕缕,化绵绵幽思凌游太虚。
征辉散文美在传神。尤以人物散文为最,有道是丹青难写是精神,他记人叙事状物,精气神无处不在。他的人物散文,几可当小说看。文中男女,形象鲜活,事件、环境、语言都带典型性,具备小说三要素,却无小说虚构铺张之嫌疑。生活之精妙本无须艺术的夸张放大,而在于审美情趣之发现,能将大千世界写得朴实如真即为好文章。征辉散文人物,皆是儿时玩伴或身边极为熟悉之人,萦系心头,感怀其事,电光石火偶有触发,择其精妙,凝聚笔端。
征辉散文美在隽永。信马由缰,欲写之物烂熟于胸,谋篇布局,行云流水,或急或缓,收放自如,数十年底蕴非一日之功。征辉散文的开头,颇具特色,简明突兀,悬念顿生,工于雕琢,玲珑剔透,譬如凤头扬冠亮嗓,啼鸣婉转,先声夺人。其散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令人回味无穷,老辣精到,令人叹服。往往出乎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宛似豹尾扑剪山林,空谷传声,余音袅袅。
征辉散文美在简约。叙事状物,不卖弄文采堆砌辞藻,征辉写的东西大多朴实无华,纵是游记一类,只写他懂得的掌故,纵然一鳞半爪。他不醉心考证发掘引经据典显示博学,不沉湎全景描绘。他笔下的山川淡淡如水墨,街市蒙蒙似云烟,他只写置身其间之感受,只叙内中情与事。他伫立桥头,“古城未眠,灯火万家”“汀水流静,波影似鳞”“一株又一株的桂花树,又缀满了淡淡的花蕊,香气袭人”。如此文字,简约明快,掩卷遐思,品味隽永。
征辉散文美在古韵。简约即美,简朴即古。古朴含韵,文字干练,用意深远,韵味绵长。且看书名,《秋水如梦》《走月亮》《大美不言》《心灵故里》《沧海月明》《千里快哉风》;且看篇名,“西施雨”“青丝永定”“夜醉汀州”“拜瓷”“堤柳而今尚姓苏”;且看文字,“铺面毗连逶迤,古风飒飒。憾斗移星转,雨蚀霜侵,街景已见衰落,如美人迟暮,韶华渐远”;加上“端的、然、之、乎、者、也”穿插其间,不觉古风扑面,诗意芊绵。他缱绻古典文学,熟背《古文观止》名篇,喜读板话笔记章回小说,爱诵汉赋唐诗宋词,数十年磨炼浸淫其中。
征辉散文美在情真。若以性情中人写性情中事评介他的散文,窃以为十分贴切。他叙述自己青春萌动,对少女的心仪暗恋,他抒发生他养他的山村城镇风貌变迁的愁绪离怀,他吟咏秀丽山水的眷念流连,他倾诉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焦虑不安……
读征辉的散文,字里行间你可以触摸他的心跳,听见他沸热的情感汩汩流淌。更为难得的是,他毫不掩饰自己亦凡夫俗子,敞开心襟自曝龌龊,自我嘲讽批判,这种自我解剖的勇气令人钦佩。他不是圣人,他也“世俗”。都食人间烟火,谁人无世俗?他“世俗”但不庸俗。他的“世俗”是烟火气,人情味,悲悯心。因而他的散文是那么贴近生活,文中所写皆为市井气乡情味,读他的散文能读出人间喜乐哀伤。只可惜征辉的烟雨人生终结于2024年2月14日,驾鹤西去。
他与死神交锋近三年,身心俱疲,痛楚之剧,压力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原本能说爱唱,却因病痛失声。他痛苦无助,万般无奈,只能借助手势借助表情,依赖手写板和手机微信披露心迹。最后时日,他强忍剧痛,拖着衰弱不堪的身躯把《闽西散文精选》、龙岩市散文学会十项优秀成果,以及朋友的新书首发式一件件做好。回忆这些,怎么不令人感动和泪目!
征辉出殡这日正逢十六。是夜,碧天如海,月轮似玉,一如他的书名。人已逝,书吐香。读书如读人,他的灵与魂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