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清末福建传统漆器的龙纹装饰

□张小燕 肖致远 文/图

龙凤呈祥主题纹样

螭龙在荷主题纹样

龙凤共舞主题纹样

云龙纹样

双龙戏水主题纹样

清末福建传统漆器色泽光亮、轻巧坚固,在中国古代漆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福建工匠们巧妙地将龙的形象融入漆器制作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其中主要包括云龙纹、龙戏珠纹、龙凤纹、螭龙纹等。

云龙纹是一种融合龙与云元素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云龙被视为东海之神的化身,属于四大海龙之一。该纹样作为清末漆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应用范围几乎涵盖整个日常用品,包括瓶、盒、盘、茶具、碗具、梳妆盒和文具等。此纹样起源于唐宋五代时期,最初出现在瓷器上,以龙为主导、云彩作为衬托。在唐代,它已是皇家贵族象征的重要装饰。

福建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清乾隆年间的清雕漆云龙纹盒,该盒高12厘米,直径34厘米,木胎所制,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这件盒子分为两部分,且形状上下对称,外表采用剔红技法雕刻而成,盒顶与内部涂有黑漆,盖顶和侧面用云龙纹样装饰。其中龙身扭曲多变,以尖锐的双角和五爪突出,肘部毛发分三叉,尾部呈羽扇状排列。数条龙在如意形状的云朵中自由游走,营造出一种腾云驾雾的效果。根据《论衡·卷十六·乱龙篇》中所言:“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这表明云龙与“呼风唤雨”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也逐渐演化为象征飞黄腾达和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龙戏珠的图案多见于壁画、刺绣、雕铸、瓷器、漆器等传统工艺品上。福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所收藏的龙纹印锦赏盘,直径23.2厘米,边厚2.8厘米。这件作品出自“兰记”厂家品牌之手,是通过将传统脱胎漆器工艺与雕刻技术相结合的“印锦”技法制作而成的。盘面上饰以金漆,色泽流光溢彩。盘中三条龙以C形的曲线在云层中穿行,巧妙地分隔出盘面的三个区域,底部以交错排列的钱币图案为背景,营造出“游龙戏球”的生动场景。每条龙都头昂尾举,胡须锋利向下,双眼突出。其中,一条龙口中喷出水浪,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

在福建传统漆器上,龙戏珠纹经常与云纹、凤纹、海水纹等纹饰相结合,用于强调龙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福建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末民初脱胎青退描金云龙花瓶,高34.5厘米,底径10厘米,质地为脱胎,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瓶身以青黑色漆为底,覆以金漆,采用回形纹分隔图案。瓶身上的两条龙,造型生动,体态自然弯曲,眼神锐利,嘴巴大张,爪子锋利有力,鳞片细腻丰富,加上腾云装饰,显得十分威严。在双龙的中央饰以带有火焰纹样的宝球,其上方绘有落在云彩的太阳图案,象征光明。下部的龙吐水造型则更加活泼有趣,龙的表情与人类五官相似,额头上的肿块突出,毛发飘逸,四肢和爪子夸张,吐出的水如花朵般向外扩展。

以龙凤呈祥为题材的纹样在福建传统漆器中也不少见。福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收藏的描金龙凤捧盒,胎体为木胎,直径为30厘米,高度15厘米,外部以髹黑漆为底,再使用描金、螺钿工艺装饰技法,呈现出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盒面精细绘制了龙凤纹:龙形威严生猛,小眼却神采奕奕,旁边绘有牡丹,象征富贵;凤形优雅端庄,颈长眼细,翅羽和尾羽细节丰富,尾部三叉。盒中心绘制“火珠”,周边云纹环绕,侧面则以锦纹、祥云纹加以点缀,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样。这种龙凤纹被寄予对新婚夫妇和谐美满、子孙满堂的美好祝愿。

清末福建传统漆器中,螭龙纹是最具有特点、稀有的装饰纹样。《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伏灵龟以负坻兮,亘螭龙之飞梁。”这说明其体长可与桥梁相媲美,显示其纤细瘦长且体型庞大的特点。福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中珍藏的青金螭龙镇纸,木胎所制,长23.5厘米,宽2.8厘米,高3.5厘米,为沈绍安“兰记”作品,运用雕刻和脱胎技术,覆盖金漆,使螭龙造型金光闪闪。作品中,螭龙盘旋于镇纸之上,龙头置于中央,尾巴延伸至两端,眼睛为橄榄形,整个龙身被抽象化和简化。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