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篇

这里的“老菜脯”颇有味

□本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林佳誉 文\图

张胜瑜在晾晒萝卜干。

阳春三月,平和县安厚镇连片的萝卜地已推整完毕,准备轮作一季水稻,待到下半年水稻收割后,再种萝卜,用于制作萝卜干。菜脯是平和传统的乡土名菜,“安厚老菜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带动农民扩大萝卜种植面积,擦亮非遗文化品牌,使之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萝卜干是广受群众喜爱的一种独具风味的易保存干蔬菜。其咸香脆口,消食开胃,色泽金黄,皮嫩肉脆,甘香味美,在闽南话中称为“菜脯”,陈年的“菜脯”被称为“老菜脯”。

“地处平和山区的安厚,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种植蔬菜条件十分优越。生长在这里的萝卜体形独特,状如酒瓶底,质柔软,味鲜嫩,适宜加工腌制。”镇长李添元说。

早在元末明初,当地就有腌制“老菜脯”的习惯。据《平和县志》记载:“平和县西半部农民在冬季大种芥菜、萝卜,收获后腌制咸菜、萝卜干,以备全年食用。”

《平和县志》还记载当地群众“菜肴以青菜为主”,“农民有腌制长年菜的习惯”。

过去,安厚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老菜脯”,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生产“菜脯”的过程烦琐,当地制作的人逐年减少。

为了坚守这份传统,2014年,大学毕业后的张胜瑜回到家乡安厚,重新拾起祖辈传下来的“菜脯”制作技艺。

“我家祖祖辈辈都会制作‘老菜脯’,过去‘老菜脯’是各家必备的美食。”张胜瑜说,制作“菜脯”,要选用在秋收后的稻田里种植、年尾丰收的本地酒瓶底萝卜,待鲜萝卜水分减少后,去掉萝卜的部分茎叶,把萝卜置于日光下暴晒,暴晒后的萝卜堆放好,一边用脚踩踏,一边撒上食盐腌制,再暴晒,如此反复操作7天后清洗。洗净后的萝卜干再放置在日光下暴晒,随后去掉萝卜缨子,筛选品质优的萝卜干放入紫砂瓮中密封存放,自然发酵数月后就成为“菜脯”,5年以上的即为正宗的“安厚老菜脯”。

经过几年努力,张胜瑜制作的“安厚老菜脯”名气越来越大,他也成为“安厚老菜脯”的漳州市级非遗传承人。

为振兴非遗产业,安厚镇与张胜瑜创办的福建省勇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乡贤+村集体投入+农户”三级合作入股模式。首期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酒瓶底萝卜,打造“菜脯”特色产业,擦亮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张胜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100斤新鲜本地萝卜脱水晒干后有7.3斤萝卜干,窖藏5年即为“老菜脯”。一亩农田能收成萝卜6000多斤,产出450斤左右“老菜脯”,按照市场价测算,产值4万多元。

镇党委书记杨武牧说,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其中,安厚镇将酒瓶底萝卜的种子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再由勇沛食品进行标准化指导。萝卜种植采用轮作模式,在水稻收割后开始种植萝卜。

在去年的漳州市第二届闽台美食文化节上,“安厚老菜脯”荣获“漳州十佳美食伴手礼”奖项,一炮打响,许多餐饮名店前来洽谈合作。

“目前已和10多家知名餐饮店合作,推出以平和‘安厚老菜脯’为主的系列菜肴。”张胜瑜说,随着订单量的增多,今年将引导农民扩大萝卜种植面积,做大富民产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