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尤溪县名考

□纪优梓

尤溪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最大的历史疑案便是县名。“沈溪”是尤溪的别称,还是旧名?“沈溪”之名从何而来?县名是先“尤溪”,还是先“沈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尤川说。尤溪到宋庆历年间方有县志。明嘉靖六年(1527年)版《尤溪县志》载:“宋咸,(宋)庆历元年(1041年)知尤溪……退食辑《尤川志》。”《尤川志》是尤溪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县志,但该志在明代散佚。为何将尤溪称作“尤川”,并且把它作为县志的名称?原因不得而知。

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给友人的信件中,经常把尤溪称为“尤川”,如《与林择之书》云:“闻学中已成次第,甚善。但尤川学者,不无恨于遽去耳。”“择之已辞尤川耶?彼学中今复何人料理?”

除此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尤川”用于他处。据此推测,尤川也仅是尤溪的另一种别称。

沋溪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命李光地等编《朱子全书》颁行全国。李光地编撰时提道:“朱子生于尤溪,故小字沋郎,其从水从尤,读如由。或作沈郎,误也。”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其《楹联续话》一书中亦曰:“朱子生于延平之尤溪,故小字沋郎。沋,水名,即沋溪,县因此得名也。后人均以为朱子字沈郎耳。”

浙江大学教授、朱子学研究大家束景南采纳了他们的观点,在《朱子大传》里说:“尤溪古称沋溪。公元1130年,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诞生于南剑州尤溪水南的郑氏馆舍,其父朱松时任尤溪县尉,他想到了枚乘《七发》的‘沋沋湲湲,蒲伏连延’,给他出生于沋溪河畔的季子(朱熹)取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后来人们一直以为朱熹的小名为沈郎,实际上是字误传讹。”这一观点得到许多外地专家的认可,如倪剑青在《朱熹1194年》一书中就采用此说。

“沋溪”说虽然源自李光地、梁章钜等大家,但有史以来各版县志、府志、省志乃至国家级志书均没有“沋溪”的记载,尤溪本地的文化名人也不认可这一说法。束景南教授认为:“盖沋字僻不多见,宋代刻工好作俗字……后人遂将沋误认为沈。”这种推测难以让人信服。试想,一个县的县名会因为刻工的错误而将错就错吗?这不太符合常理。

沈溪说。明嘉靖六年(1527年)版《尤溪县志》是尤溪目前存世最早的县情资料,载曰:“尤溪,旧名沈溪,后人因避王审知讳,故去水名‘尤’,或云洲多尤姓,故名溪,因以名县,未知孰是。”此后的各版县志,如崇祯、康熙、乾隆、道光、民国等志均采用此说。这也说明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县名“尤溪”或“沈溪”的混乱现象,并且“未知孰是”,成为历史悬案。

实际上,“沈溪”这一叫法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宋政和年间,朱松在《林文挽诗》中称“尤溪”(县)为“沈溪”:“沈溪耆旧半丘墟,犹有期颐隐市区。未展武侯床下拜,已传颜子梦中呼。”朱松有时也称“尤溪”(河)为“沈水”,如在《求道人自尤溪来还冷斋有诗次其韵》一诗写道:“五年沈水照衰颜,溪上今谁独往还。身插乱峰随一锡,梦回萧寺绕千间。”

除此之外,称尤溪为“沈溪”的大多散见于各种家谱序言或一般性文字之中。如民国郑元桢在重修《尤溪县志记》中说:“余曩过沈溪,得读《南溪书院志》,悉宋贤钟毓轶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尤溪既是县名,也是闽江支流之一,是当地的母亲河。不论是“尤溪”还是“沈溪”,有时候是县名,有时候是河流,应视内容而定。

尤溪说。“尤溪”是建县之初就一直沿用至今的县名,也已入列联合国地名遗产保护。根据目前所有能查证到的中国历史上地理类志书,有关文字记载均称“尤溪县”,并没有其他名字。

征诸史籍,如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的《通典》记载:“长乐郡,领县八:侯官、福唐、长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志》、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的《新唐书》、成书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的《舆地纪胜》等均称“尤溪”。

以上就是目前关于尤溪县名的四种主要说法。那么,“沈溪”之说从何而来呢?

首先与母亲河尤溪有关。据明万历版《延平府志》、明崇祯版《尤溪县志》载:“尤溪洲,县东,洲多尤姓,故名。”尤溪洲即现在的沙洲公园。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尤溪洲(青印溪与湖头溪的冲积洲)是有人居住的,并且主要是尤姓人家。

古代地名的命名中,“地以氏称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洲上有尤姓人家居住,所以环抱冲积洲的溪流叫尤溪,冲积洲就叫尤溪洲。唐开元年间建县时,“因为县人皆悦此源先号尤溪,因以县名”。尤溪洲一直到民国时还有人居住。据《城关镇志》(1985年编)记载:“1924年五月廿日,洪水暴涨……20余户一百余人住的沙坂(兴政坊)房屋尽漂,淹死男女68人。”

其次与尤姓的来源有关。宋李纲《梁溪谷漫录》中说:“系出沈系,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者,避审音,去水改尤氏。”但是尤姓还有其他来源,如《后汉书》就记载了许多尤氏名人,还有源自仇姓,或源自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五代时由于“沈”避讳改姓“尤”,造成了“尤”“沈”两字通用、“尤”“沈”两姓一家的现象。五代之后,甚至还有“尤”“沈”两姓不通婚的规矩。

显然,《尤溪县志》记载“洲多尤姓”的“尤”姓自古有之。尤溪之“尤”与王审知无关,因为唐开元建县时就称“尤溪”,而王审知入闽时间为唐光启元年(885年),彼时尤溪已建县140多年。所以,“沈溪说”认为尤溪原为沈溪,因避王审知讳而改尤溪,这一说法明显存在常识性错误。《八闽通志》《闽大记》均认定:“尤溪尤氏自言其上本姓沈,避王审知讳,故改姓尤,非也。”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尤溪,洲多尤姓,故名溪,因以名县。由于王审知入闽,为避闽王讳,沈姓改为尤姓,由此“尤”“沈”一家,“尤溪”亦被称作“沈溪”。

总而言之,千年古县名“尤溪”,别称叫“沈溪”。

(作者单位: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