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堵住新生儿信息泄露的漏洞

唐传艳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公益诉讼案。公益诉讼起诉人发现,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期间,李某先后非法购入3万余条新生儿信息,并向某摄影公司、某创意公司出售,非法获利29万余元。法院判令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


新生儿信息被贩卖等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孩子出生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亲友,推销奶粉和月嫂的电话就打了进来;产妇和婴儿还没有出院,理胎儿头、做胎毛笔等生意的人就找上门来;婴儿稍大一些,影楼为孩子拍写真的计划已经做好并精准推送给了孩子父母等。很多家长不堪其扰,要求整治这类行为的呼声一直较高。

这起公益诉讼案不仅让人拍手称快,而且一些做法具有示范意义。假如让单个家庭起诉泄密者,就会面临维权成本高企等窘境。如今,由相关部门和机构代理这些家庭展开公益诉讼,可以显著提升诉讼成功率。此外,将公益损害赔偿金全部用于个人信息保护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益事项,也有将后端治理转化为前端预防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应向前追溯,看看信息泄露的源头漏洞在哪里,有无贩卖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只有堵死漏洞,斩断链条,才能达到治本之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