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妈祖精神 世代传承

刘益清

闽中浩渺湄洲湾上,浮着一个蛾髻似的小岛,岛与湾同名,岛上矗立着金碧辉煌的祖庙建筑群,这里就是世界3亿多妈祖信众心里梦里敬仰的圣地,有学者称誉此地为“东方麦加”。

与祖庙巍峨景观隔海相望的贤良港,正是妈祖林默娘少年生活之地。从湄洲岛到贤良港,天后故里,世代流传的传奇,随海风远播到一切有海水的地方,为世人所传颂,成为全世界妈祖信众向往的妈祖文化发源地。

贤良港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隋唐古港,其所处位置,叫港里村。溯古思今,贤良港从昔日海上贸易的集散地到妈祖文化发源地之一,从港口集镇到如今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追随着海洋气息和妈祖文化的传承,千年来,贤良古港文脉从未曾断过,人们对“海不扬波”的祈盼至今生生不息。

1000多年来,缘起于湄洲女子林默娘的妈祖信俗、妈祖文化,从福建远播台湾、港澳、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力的民间信俗文化,妈祖信俗获得联合国高度认可,被列入世界非遗项目。

如今,妈祖文化仍是维系全球3亿多信众的一条重要纽带。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是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不少人士的共同心愿。

什么是妈祖精神?

答曰:大勇,大爱,大善,和天下。

在湄洲渔民心目中,身体纤弱却经常驾一叶小舟,在危险时刻敢于顶风破浪,及时前来抢救渔民的妈祖,就是一副大勇的形象。

在生病很难得到医治的患者乡亲心目中,背着小药箱,经常无私为他们把脉施药的妈祖,就是大爱的化身。

在远航五洲祈求平安的水手心目中,能够号令海不扬波、保佑船只平安的妈祖,就是至善的象征。

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冲突,使人们更加渴望和呼唤和平,而妈祖作为广受尊崇的“和平女神”,自然得到热爱和平人士的忠实敬仰。人们拜奉妈祖,爱戴妈祖,实际上体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举世攘攘,而湄洲岛上瓣香永恒。

四海滔滔,而港里浪花静谧如歌。

爱与善的力量,任何人都心向往之。和平的力量,更是谁也阻挡不住。

35年前,两岸尚未开通直航,但台湾渔民为了和平的心愿,冲破阻挠,直航湄洲进香拜妈祖。

那是1989年5月6日,搭载200多名台湾渔民的20条台湾渔船,冲破重重阻隔,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湄洲岛上的民众几乎倾巢而出,尽情款待。鞭炮炸了整整一夜,欢迎这群不怕海浪、冲破藩篱的勇士。

“如今,在多方的努力下,妈祖文化交流已经常态化,来湄洲岛朝拜妈祖也越来越方便,在妈祖的精神纽带下,两岸民心相通将越来越紧密。”当年带领渔船直航湄洲岛、被誉为“台湾直航先行者”的宜兰南方澳南天宫名誉主委林源吉多年后回忆说,当时两岸隔绝,严禁交流交往,但为了心中那份对妈祖沉甸甸的信仰,他和这些信众义无反顾地当了一回“先行者”。

位于湄洲湾外海的乌坵乡,与湄洲岛相隔仅18海里,原属福建省莆田县,1949年后由台湾当局控制,并改由金门县“代管”至今。两岸隔绝后,虽然乌坵与湄洲岛亲人之间断了往来,却断不了亲情。2002年5月,55位祖籍湄洲岛的乌坵乡亲跟随金门“太武”号客轮直航湄洲岛探亲访友,圆了期盼多年的团聚之梦。现在,乌坵渔民经常来湄洲岛探亲、朝圣,每次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妈祖文化信俗的力量,根在民间,魂在民间。

2023年9月,“瓣香湄洲·福佑兴化”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隆重举行。起驾第一天,上万名妈祖敬仰者就提前搭乘渡船来到湄洲岛,带着虔诚的敬意,瞻仰妈祖的容颜。此次为期十天九夜的大型巡安活动,两岸600多家妈祖宫庙参与,其中有近百家台湾宫庙参与支持,台湾地区18个县市91家妈祖文化机构400多名台胞跨海赶来参加。

妈祖文化是福建海洋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妈祖故里莆田市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资源。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把海洋建成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要进一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持续打响妈祖文化世界品牌,加快将湄洲岛建设成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为福建构建两岸融合“第一家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也为福建走向世界,扮演更积极的文化纽带角色。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